杜口已同居士室,传心休问祖师山。
意思:杜口已经同居士室,传心休问祖师山。
出自作者[唐]齐己的《和西蜀可准大师远寄之什》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禅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首句“莫知何路去追攀”,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找出世之路的无从下手之感,似乎人生之路在禅的哲理面前显得迷茫而无从追寻。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留恋,也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但这种向往似乎又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空想人间出世间”一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空灵的意境,使诗人的向往之情更加突出。这里的“空想”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出世的渴望,又暗示了他对尘世生活的无奈和无力。
“杜口已同居士室”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哲理的深入理解。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与禅宗居士一样的修行方式,不再发表言论,不再追问禅的真谛在哪里。这种选择,既是对禅的尊重,也是他对自我修行的决心和信心。
“禅中不住方为定”和“说处无生始是闲”两句,是对禅宗哲理的深入阐述。禅宗强调的是“不住”,即不执着于任何一种状态或观念,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定”。而“无生”则是禅宗的最高境界,即超越生死,超越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事物,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理解,也表达了他对禅的敬仰和追求。
最后,“乱峰西望叠孱颜”一句,描绘了诗人西望乱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禅的敬仰。这里的“乱峰”象征着尘世的纷扰和复杂,“叠孱颜”则象征着禅的深邃和神秘。诗人通过西望乱峰,表达了他对禅的深深敬仰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我修行的决心和信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禅的哲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