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入授衣月,那经落帽辰。
意思:已进入授衣月,那经落帽辰。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代答》
全文赏析
这首诗《征车苦迢递,节物感愁辛》以征车为载体,表达了行者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时节的感慨。
首句“征车苦迢递”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行者长途跋涉的辛苦。征车,即远行的车辆,通常指行者所乘的马车。迢递,形容路途遥远,艰难重重。行者们在这漫长的旅程中,不仅要面对路途的艰辛,还要面对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节物感愁辛”则是对季节和事物的感慨,行者们身处异地他乡,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风土人情,难免会产生思乡之情。节物,即节令和景物,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变化。愁辛,则表达了行者们内心的忧愁和痛苦。
“已入授衣月,那经落帽辰”两句则表达了行者们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授衣月,即农历九月,这是行者们即将入冬的时节。他们在这个时候,想起了故乡的温暖和亲人朋友的关怀,不禁感到孤独和无助。落帽辰,则是故乡的一个特殊时刻,通常指重阳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登高、赏菊、饮酒等庆祝活动,也是行者们思念远方亲人的时刻。
“金樽难独酌,宝瑟任生尘”两句则表达了行者们的孤独和无奈。金樽和宝瑟都是象征着富贵和欢乐的物品或乐器,但在这个时候,它们却成了行者们的孤独和无奈的象征。他们无法独自享受这些欢乐,只能任由它们生尘。
最后,“把菊流双泪,谁知忆远人”则表达了行者们对远方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怀。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也是思乡之情的代表。在这里,行者们用菊花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同时也用双泪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但是,他们也知道,远方的亲人也在思念着自己,只是他们无法知道行者们的孤独和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行者的视角,表达了行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时间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行者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