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代答》 已入授衣月,那经落帽辰。

已入授衣月,那经落帽辰。

意思:已进入授衣月,那经落帽辰。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代答》

全文赏析

这首诗《征车苦迢递,节物感愁辛》以征车为载体,表达了行者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时节的感慨。 首句“征车苦迢递”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行者长途跋涉的辛苦。征车,即远行的车辆,通常指行者所乘的马车。迢递,形容路途遥远,艰难重重。行者们在这漫长的旅程中,不仅要面对路途的艰辛,还要面对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节物感愁辛”则是对季节和事物的感慨,行者们身处异地他乡,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风土人情,难免会产生思乡之情。节物,即节令和景物,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变化。愁辛,则表达了行者们内心的忧愁和痛苦。 “已入授衣月,那经落帽辰”两句则表达了行者们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授衣月,即农历九月,这是行者们即将入冬的时节。他们在这个时候,想起了故乡的温暖和亲人朋友的关怀,不禁感到孤独和无助。落帽辰,则是故乡的一个特殊时刻,通常指重阳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登高、赏菊、饮酒等庆祝活动,也是行者们思念远方亲人的时刻。 “金樽难独酌,宝瑟任生尘”两句则表达了行者们的孤独和无奈。金樽和宝瑟都是象征着富贵和欢乐的物品或乐器,但在这个时候,它们却成了行者们的孤独和无奈的象征。他们无法独自享受这些欢乐,只能任由它们生尘。 最后,“把菊流双泪,谁知忆远人”则表达了行者们对远方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怀。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也是思乡之情的代表。在这里,行者们用菊花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同时也用双泪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但是,他们也知道,远方的亲人也在思念着自己,只是他们无法知道行者们的孤独和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行者的视角,表达了行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时间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行者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征车苦迢递,节物感愁辛。
已入授衣月,那经落帽辰。
金樽难独酌,宝瑟任生尘。
把菊流双泪,谁知忆远人。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杨文公谈苑》15卷

关键词解释

  • 授衣

    读音:shòu yī

    繁体字:授衣

    意思:
     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马瑞辰

  • 经落

    读音:jīng luò

    繁体字:經落

    意思:(经落,经落)
    见“经络”。

    解释:1.见\"经络\"。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