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和寄潘歙州》 寻言不悟言,自笑趁块尨。

寻言不悟言,自笑趁块尨。

意思:不久说不明白说,自笑着上前块尨。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三和寄潘歙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昔固闻陆海,今复有潘江》。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赞扬某人的诗歌。 首先,诗的前几句是对这位“陆海”、“潘江”的赞美。“文章吞时英”表明他的文采出众,能够吞吐风云,如同时代的精英。“光荒瞻星降”则用星宿的光辉来比喻他的才华,如同星光闪耀。 “如游太室阳”和“玉女窗”两句,描绘了他的文学造诣之高,仿佛在太室山的阳面游览,可以看到玉女窗的美丽景色。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这位人物在国家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高才生大国”表达了他的才干在国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试政来远邦”则表明他的名声已经远播海外。 “冰壶临瓦缸”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他的品格,如同冰壶在瓦缸前,清澈而谦逊。 “逸骥美丰肉,老{左羊右历}惭瘦膑”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他年轻时的风采和现在的变化,但依然保持着优秀的品质。 “藻咏答下俚,玉铃锵宝幢”两句,则表达了他的文学创作风格,如同歌唱下里巴人,又如同玉铃在宝幢上摇晃,既有大众化的特点,又有高雅的品味。 最后,“寻言不悟言,自笑趁块尨”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人物的敬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跟随他学习时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这位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固闻陆海,今复有潘江。
文章吞时英,光荒瞻星降。
如游太室阳,仰见玉女窗。
高才生大国,试政来远邦。
道傍一相顾,冰壶临瓦缸。
逸骥美丰肉,老{左羊右历}惭瘦膑。
藻咏答下俚,玉铃锵宝幢。
寻言不悟言,自笑趁块尨。
终知将门豪,射雕常贯双。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不悟

    (1).没有觉察。《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 苏君 明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晋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2).不了解;不理会。《南史·江淹传》:“不悟明公见眷之重。”《隋书·史祥传》:“本即述职南蕃,宣条下国,不悟皇鉴曲发,备位少阳。”
    (3).不觉悟。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