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新秋喜凉因寄兵部杨侍郎》 褰帘对池竹,幽寂如僧院。

褰帘对池竹,幽寂如僧院。

意思:撩起帘子对池塘竹,寂静像僧侣院。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新秋喜凉因寄兵部杨侍郎》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外强火未退,中锐金方战。一夕风雨来,炎凉随数变。》,它是一首描绘自然变化和人生感受的诗。 首先,诗中描述了夜晚的风雨来袭,火炉的热量逐渐消退,气温也随之变化。这种描绘展示了自然的无常和瞬息万变,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接着,诗中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逐渐回升,凉风徐徐吹来,让人感到清爽舒适。这种变化让人感到身心舒展,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纳凉时的感受,睡足后伸展身体,感到舒适自在。这种描述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满足和欣赏。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如池边的竹子、游鱼、浮云等,这些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变化和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欣赏,同时也传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起伏不定。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内涵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外强火未退,中锐金方战。
一夕风雨来,炎凉随数变。
徐徐炎景度,稍稍凉飙扇。
枕簟忽凄清,巾裳亦轻健。
老夫纳秋候,心体殊安便。
睡足一屈伸,搔首摩挲面。
褰帘对池竹,幽寂如僧院。
俯观游鱼群,仰数浮云片。
闲忙各有趣,彼此宁相见?
昨日闻慕巢,召对延英殿。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僧院

    读音:sēng yuàn

    繁体字:僧院

    意思:寺院。
      ▶唐·白居易《新秋喜凉因寄兵部杨侍郎》诗:“褰帘对池竹,幽寂如僧院。”

    解释:1.寺院。

  • 幽寂

    读音:yōu jì

    繁体字:幽寂

    英语:secluded and lonely

    意思:
     1.幽静、清静。
      ▶唐·长孙佐辅《山居》诗:“看书爱幽寂,结宇青冥间。”
      ▶《京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