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商於恨最多,良弓休绾剑休磨。
意思:六国商人在遗憾最多,良弓体控制剑体磨。
出自作者[唐]徐夤的《楚国史》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六国商於恨最多,良弓休绾剑休磨。君王不剪如簧舌,再得张仪欲奈何。》是一首表达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感慨的诗。它描绘了商於之地在六国争雄时期的复杂历史背景,以及其中张仪等人物的命运。
首先,诗的标题已经暗示了诗的主题——六国商於的恨事最多。商於是古代秦国的重要地区,也是六国与秦国争夺的焦点。这里的恨事,可能是指战争、政治斗争、人民生活的困苦等。而“良弓休绾剑休磨”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紧张和不安定。人们不再磨砺武器,不再准备战斗,这正暗示了战争的频繁和激烈。
“君王不剪如簧舌”一句,则是对君王的批评。这里的“如簧舌”并非指真正的舌头,而是借以形容那些善于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人。他们如簧一般,说尽甜言蜜语,却不为国家利益着想。君王如果不剪除这些小人,那么即使有再多的张仪这样的谋略家,也无法施展其才能,达到改变国家命运的目的。
最后,“再得张仪欲奈何”一句,表达了对张仪的惋惜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曾为秦国效力,是秦国统一六国的重要谋士。然而,如果君王不能改变政策,再次得到张仪又有什么用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商於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表达了对君王的批评和对历史的感慨。它提醒我们,一个国家的命运往往由其政治环境、政策导向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所决定,而那些善于花言巧语的小人往往会阻碍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它也表达了对有才之人的惋惜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提醒我们要珍惜人才,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