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枣下何纂纂》 枣当今日尽,谁能少踟蹰。

枣当今日尽,谁能少踟蹰。

意思:枣在今天全部,谁能少徘徊。

出自作者[明]何景明的《枣下何纂纂》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枣树为线索,通过对枣树由种到熟,由熟到落的描写,寄寓了作者对世态的感叹。 首联写枣树种在北墙下,结出熟透的果实坠落路旁。“行人竞取食,居者守空株”描绘出了一幅生活画面,揭示出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现实。“枣树初赤”一联,将枣树赤红的果实与过往行人的驻足留恋相互映照,更显出枣树的价值,同时也为后文的感叹作铺垫。 颈联“天命诚不易,荣落互相渝。功勋本积累,倾夺在须臾。”是对世事无常、荣辱无常的感叹,也是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这一联用对比的手法,指出天命难违,荣辱易位,而功勋的积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顷刻间就可能被夺走,形象地揭示了世事的无常。 尾联“聆我枣下言,贫贱可久娱。”诗人以枣树自喻,表达出自己愿意在贫贱中长久地享受生活的愿望。这一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自我安慰,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全诗以枣树为载体,通过描绘枣树的生长、成熟、落败的过程,表达出诗人对世态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生活的乐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种枣北墙下,枣熟委路衢。
行人竞取食,居者守空株。
枣初赤,倾路且停车。
枣当今日尽,谁能少踟蹰。
天命诚不易,荣落互相渝。
功勋本积累,倾夺在须臾。
聆我枣下言,贫贱可久娱。
作者介绍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关键词解释

  • 踟蹰

    读音:chí chú

    繁体字:踟躕

    短语:犹豫不决 游移 举棋不定 迟疑不决 裹足不前 动摇 犹豫 踌躇不前 迟疑 优柔寡断 彷徨 犹疑 瞻前顾后

    英语:hesitate

    <
  • 当今

    读音:dāng jīn

    繁体字:噹今

    短语:王 帝王 君 君主 可汗 统治者 陛下 帝 皇帝 沙皇 上 天子 国王 国君

    英语:nowadays

    意思:

  • 今日

    读音:jīn rì

    繁体字:今日

    英语:today

    意思:
     1.本日;今天。
      ▶《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韩愈《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