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溪寺水阁闲眺因寄宋使君》 至竟道心方始是,空耽山色亦无端。

至竟道心方始是,空耽山色亦无端。

意思:到最后道心才是,空耽山颜色也没有头绪。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溪寺水阁闲眺因寄宋使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 首句“溪木萧条一凭阑,玉霜飞后浪花寒。”描绘了诗人独自倚栏,面对着萧瑟的溪木,感受着寒霜飞后冷清的浪花。这里透露出一种孤独、寂静的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深沉。 “钓鱼船上风烟暝,古木林中砧杵干。”这两句描绘了渔船在暮色中摇曳,古木林中传来砧杵声的景象。这种景象既表现了秋天的氛围,也表现了生活的艰辛和朴素。 “至竟道心方始是,空耽山色亦无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道心”的领悟和理解。他认识到,过于沉迷于山色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只有内心的平静和追求才是真正的价值。 “谁如太守分忧外,时把西经尽日看。”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太守的敬仰和赞美。太守在处理政务之余,还能时刻学习经书,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表现了诗人对责任和追求的认知,即不仅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还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和生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责任的认知。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溪木萧条一凭阑,玉霜飞后浪花寒。
钓鱼船上风烟暝,古木林中砧杵干。
至竟道心方始是,空耽山色亦无端。
谁如太守分忧外,时把西经尽日看。
作者介绍 聂绀弩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方始

    读音:fāng shǐ

    繁体字:方始

    意思:副词。犹才,方才。
      ▶《北史•斛斯徵传》:“自魏孝武迁西,雅乐废缺,徵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
      ▶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姚思廉﹞弥歷九载

  • 山色

    读音:shān sè

    繁体字:山色

    英语:scene of mountains

    意思:山的景色。
      ▶唐·岑参《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欧阳修《

  • 无端

    读音:wú duān

    繁体字:無端

    短语:无缘无故

    英语:for no reason

    意思:(无端,无端)

     1.没有起点;没有终点。
      ▶《管子•幼

  • 至竟

    引用解释

    1.直到最终。《后汉书·樊英传论》:“及徵 樊英 、 杨厚 ,朝廷若待神明,至竟无它异。”

    2.副词。犹究竟。 唐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诗:“至竟 息 忘缘底事?可怜 金谷 堕楼人!” 唐 罗隐 《钱塘江潮》诗:“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赬鲤问 阳侯 。” 清 钱谦益 《陆宣公墓道行》:“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 延龄 在何许

  • 道心

    读音:dào xīn

    繁体字:道心

    英语:Moral mind

    意思:
     1.指天理,义理。
      ▶《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蔡沈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