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意思:谁是贫穷驱最终难以追逐,一直在为财富逼怎么能推辞。
出自作者[宋]魏了翁的《二月二日遂宁北郊迎富故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是一首描绘人们对于富贵的理解和追求的诗。它通过描绘人们对于贫富的不同态度和选择,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联“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诗人通过对比“贫”和“富”的时刻,表达了人们对贫富的不同态度和选择。在“结柳送贫日”,人们可能因为贫穷而感到困扰和无助,而在“簪花迎富时”,人们则因为富贵而感到喜悦和兴奋。这种对比突出了人们对贫富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颔联“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对贫富的不同选择和态度。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于贫穷的无奈和对富贵的追求。在诗人看来,人们之所以追逐富贵,是因为富贵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更多的机会,而不是因为贫穷的驱使。
颈联“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富贵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在诗人看来,如果能够获得富贵,那么人们会毫不犹豫地追求它。这种追求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诗人通过描述民间流传的富贵观念,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观念的认同和理解。诗人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这种观念,随大流地追求富贵,而不是固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贫富的不同理解和追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民间流传的富贵观念的认同和理解,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这种观念,随大流地追求富贵。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考性,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