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终久须朝日,安石不来谁作霖。
意思:诸葛亮最终长期需要朝,王安石不来谁作连续。
出自作者[宋]白玉蟾的《卧云菴醉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通过对千岩万壑、洞口枯树、瑶月影松、琅风韵竹、暮云夕鸟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深邃幽静的山水画卷。
首联“千岩万壑深复深,洞口枯树鸣幽禽”,直接点明地点和环境,通过“深复深”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幽深寂静的氛围。枯树和幽禽的描绘,更增添了山中的荒寒和孤寂。
颔联“瑶月影松大静淡,琅风韵竹夜萧森”,进一步描绘了月影松风的美景,瑶月清朗,映照在松影之上,显得格外静谧。风动竹林,声声入耳,夜色中显得森然萧瑟。
颈联“暮云献碧出孤岫,夕鸟拖红投螟林”,通过暮云、夕鸟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推移和天色的变化。孤岫献碧,夕鸟投林,更增添了山中的孤寂和荒寒。
尾联“孔明终久须朝日,安石不来谁作霖”,以历史人物孔明、安石的典故,表达了对隐居者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人似乎在期待有人能够出来挽救时局。
最后两句“先生不是终南子,满洞苍烟何处寻”,以“终南子”自喻,表明自己并非隐居避世之人,然而在何处寻找自己的踪迹呢?表现出一种彷徨和迷茫。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幽静、荒寒、孤寂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居者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将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