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僧壁》 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意思:大了就应该欺骗粮食颗,小来同时针尖可以隐藏。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题僧壁》

全文赏析

△道源注。知玄三昩懴。舍头目髓脑。如弃涕唾。报恩经。有婆罗门往乞其头。王许之。婆罗门寻断王头。持还本国。又转轮圣王为求佛法。有一婆罗门言。若能就王身上剜作千疮。灌满膏油。安施灯炷。然以供养者。我当为汝解说佛法。陈启源曰。佛偈。一粒粟中藏世界。即此句义。道源注。维摩经。如持一针锋。举一枣叶。而无所娆。涅盘经。尖头针锋。受无量众。吕氏春秋。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缺。吴都赋。蚌蛤珠胎。与月亏全。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有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巳成形。桂树后生。李贺诗。新桂如蛾眉。陈藏器本草。旧说松脂入地千年。化为琥珀。今烧之亦作松气。○按。新桂旧松。即未来过去之喻。酉阳杂俎。贝多出摩伽陀国。西土用以写经。长六七丈。经冬不雕。齐民要术。嵩山记云。嵩高寺中忽有思维树。即贝多也。一年三花。翻译名义集。贝多形如北方梭榈。直而且高。长八九十尺。花如黄米子。西域记云。南印建那补罗国北不逺。有多罗树林三十余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无不采用。般若经。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道源注。过未现为三生。
-----------朱鹤龄(清)《李义山诗集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
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小来

    读音:xiǎo lái

    繁体字:小來

    意思:(小来,小来)
    从小;年轻时。
      ▶唐·李颀《杂曲歌辞•缓歌行》:“小来攀贵游,倾财破产无所忧。”
      ▶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

  • 大去

    读音:dà qù

    繁体字:大去

    意思:
     1.谓一去不返。
      ▶《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
      ▶杜预注:“大去者,不反之辞。”
      ▶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俄而帝隋大去,皇家

  • 针锋

    读音:zhēn fēng

    繁体字:針鋒

    英语:the point of a needle

    意思:(针锋,针锋)
    亦作“鍼锋”。
     针尖。亦喻细微。
      ▶《淮南子•主术训》:“夫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