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 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

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

意思:宇宙琼楼最高处,一天浓雾拨难开。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景抒怀的诗,通过对玉宇琼楼、霾雾、玄兔、灵槎、飘蓬、劫灰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深深思考。 首联“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描绘了一个高耸入云的玉宇琼楼,然而周围却被霾雾笼罩,难以拨开。这似乎象征着诗人所处的环境或心境,既高远又迷雾重重。 颔联“只怜玄兔千年冷,不见灵槎八月来”,用典玄兔和灵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玄兔和灵槎都是传说中的神话生物或物体,代表着永恒和神秘。然而在诗人看来,它们都显得如此冷寂和遥不可及。 颈联“身世飘蓬眼中涕,山河破甑劫馀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悲痛之情。飘蓬和劫灰都是象征着漂泊、无常和毁灭的意象,使诗人不禁泪流满面。 尾联“人生半世团圆梦,输与月明第几回”,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人生,尽管有许多不如意和痛苦,但仍然期待着团圆和美好。然而,这种期待在诗人看来似乎总是输给了明亮的月亮,象征着永恒和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高耸的玉宇琼楼、迷雾重重的环境、神话生物和意象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深深思考。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生命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美好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
只怜玄兔千年冷,不见灵槎八月来。
身世飘蓬眼中涕,山河破甑劫馀灰。
人生半世团圆梦,输与月明第几回。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玉宇琼楼

    引用解释

    1.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 明 何景明 《嫦娥图》诗:“玉宇琼楼闭早秋,金蟾玉兔啼寒夜。”《花月痕》第五一回:“放洋遇风,吹入香海洋,玉宇琼楼中,父子重逢,翁媳再见。” 宁调元 《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

    2.形容覆雪的楼宇。 清 秋瑾 《齐天乐·雪》词:“玉宇琼楼,珠窗银瓦,疑在 广寒

  • 玉宇

    读音:yù yǔ

    繁体字:玉宇

    英语:palace

    意思:
     1.用玉建成的殿宇,传说中天帝或神仙的住所。
      ▶南朝·梁·萧纶《祀鲁山神文》:“金坛玉宇,是众妙之游遨;丹崖翠幄,信灵人之

  • 琼楼

    读音:qióng lóu

    繁体字:瓊樓

    意思:(琼楼,琼楼)
    亦作“璚楼”。
     形容华美的建筑物。诗文中有时指仙宫中的楼臺。
      ▶南朝·梁·陆倕《天光寺碑》:“玟陛凌虚,琼楼郁起,可使龙城愧饰,雁塔惭珍。”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