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初遮日,蔬岩只欠泉。
意思:种竹起初遮天,粗岩只欠泉。
出自作者[宋]徐照的《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宿觉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寺庙重建的诗,通过对寺庙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首联“公说曹溪事,经今六百年。庵基平地筑,碑记远人传。”诗人通过描述寺庙的历史,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文化传承的敬意。曹溪事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寺庙的历史渊源,或者与曹溪相关的传说或故事。六百年这个时间跨度,既表明了寺庙的悠久历史,也暗示了时间的沉淀和文化的积累。而庵基平地筑则描绘了寺庙重建的过程,体现了重建者的毅力和决心。碑记远人传则表达了寺庙重建的成果得到了远人的认可和传颂。
颔联“种竹初遮日,蔬岩只欠泉。”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色,种竹初遮日描绘了初春新种的竹子为寺庙带来生机和活力,而蔬岩只欠泉则表达了重建后的寺庙还缺少一些生机,如果能有泉水流淌,那么景色将会更加优美。这里也暗含了对未来美好景色的期待。
颈联“自当居鼎鼐,岂在学修禅。”表达了诗人对重建后的寺庙的期许。居鼎鼐意味着寺庙应该具备治理和管理的能力,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而不仅仅是学修禅,修禅只是寺庙的一部分,寺庙还应该具备更多元的能力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重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美好景色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寺庙应具备的能力和价值的期许,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