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王濬墓》 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

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

意思:男人不一定全部英雄,但到时来立即命令通。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王濬墓》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男儿的命运和英雄气概的。它通过描绘对男儿在不同环境和时机下的表现,强调了命运和时机的决定性作用。 首句“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表达了诗人对男儿的普遍看法。他指出,并非所有的男儿都是英雄,他们的命运和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时机和命运的安排。这暗示了人生中的机遇和运气在成功中的重要性。 第二句“若使吴都犹王气,将军何处立殊功”,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主题。诗人假设如果吴国(指东吴政权)仍在兴盛时期,拥有帝王之气,那么英勇的将军们又将在何处建立伟大的功勋呢?这里,诗人暗示了英雄的成就往往需要一个适当的时机和环境,而并非所有的男儿都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展现出英雄的气质和才能。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男儿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命运和时机在成功中的决定性作用。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自己的“时机”,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抓住这个机会。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耐心,不断努力,等待属于自己的“时机”出现。 此外,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英雄并非天生,而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时机下展现出来的。这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只要我们能够适应环境和时机,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男儿的深刻理解,提醒我们要有耐心,不断努力,等待属于自己的“时机”出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
若使吴都犹王气,将军何处立殊功。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到时

    读音:dào shí

    繁体字:到時

    意思:(到时,到时)

     1.到达之时。
      ▶唐·白居易《和韦庶子<远访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诗:“到时常晚归时早,笑乐三分校一分。”
     
     2.到

  • 男儿

    读音:nán ér

    繁体字:男兒

    短语:士 汉 丈夫 汉子 须眉

    英语:manhood

    意思:(男儿,男儿)

     1.犹男子汉;大丈夫。
      ▶《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 命通

    读音:mìng tōng

    繁体字:命通

    意思:命运亨通。
      ▶《新唐书•崔铉传》:“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瑰、蒙。”

    解释:1.命运亨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