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上雨中》 幽居常日无来客,何况萧萧雨满村。

幽居常日无来客,何况萧萧雨满村。

意思:幽居通常一天没有来的客人,何况萧萧下满村。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江上雨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雨后黄昏景象。 首句“江涨随沤欲到门,湿云依树易黄昏。”描绘了江水上涨,像一堆沤粪一样涌向门前,而湿云依偎着树木,使得黄昏来得特别快。这些意象生动地表现了雨后江边的景象,给人一种湿润、清新的感觉。湿云和黄昏的加入,使得画面更加富有层次感,使得景象更加丰富和立体。 “幽居常日无来客,何况萧萧雨满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由于经常在幽静的居所中独自度过日子,很少有客人来访,更何况是在雨满乡村的傍晚。这句诗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更加凄凉、孤寂的画面。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动人。它通过描绘雨后乡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无奈。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美好,不要忽视那些平凡而简单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非常优秀的田园诗,它以简洁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现了乡村雨后黄昏的美丽和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它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涨随沤欲到门,湿云依树易黄昏。
幽居常日无来客,何况萧萧雨满村。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幽居

    读音:yōu jū

    繁体字:幽居

    英语:seclusion

    意思:
     1.隐居,不出仕。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
      ▶孔颖

  • 萧萧

    读音:xiāo xiāo

    繁体字:蕭蕭

    短语:簌簌

    英语:rustle

    意思:(萧萧,萧萧)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 来客

    读音:lái kè

    繁体字:來客

    短语:客 宾客 客人 来宾 宾

    英语:(n) guest

    意思:(来客,来客)

     1.来此作客。
      ▶《后汉

  • 常日

    读音:cháng rì

    繁体字:常日

    意思:
     1.平日;往日。
      ▶《南齐书•高帝纪》:“常日乃可屈曲相从,今不得也。”
      ▶唐·韩愈《贺太阳不亏状》:“虽隔阴云,转更明朗,比于常日,不觉有殊。”

  • 无来

    读音:wú lái

    繁体字:無來

    意思:(无来,无来)

     1.不知所自来。
      ▶《鹖冠子•天权》:“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无为,得无来。”
     
     2.犹言无一来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