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暮秋言怀》 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意思:首先夏天另外京辅,晚秋滞留三河。

出自作者[唐]魏征的《暮秋言怀》

全文赏析

《暮秋言怀》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魏征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暮秋时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暮秋草木黄”,以“暮秋”二字开篇,点明了诗的时间背景。此时的秋天已经接近尾声,草木开始枯黄,预示着生命的凋零。这里的“草木黄”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无常的隐喻。 第二句“白露为霜时”,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白露是秋天的一个节气,此时气温逐渐降低,露水凝结成霜。这里的“白露为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消逝。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三句“夕阳西下迟”,通过对夕阳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夕阳西下,意味着一天即将结束,而“迟”字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这里的夕阳也可以看作是诗人自己的象征,他在感叹时光荏苒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一句“愿为双鸿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鸿鹄是一种高飞的大雁,象征着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鸿鹄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的来说,《暮秋言怀》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透露出一种壮志凌云、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
霜剪凉阶蕙,风捎幽渚荷。
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
作者介绍 魏征简介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巨鹿曲阳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

关键词解释

  • 三河

    读音:sān hé

    繁体字:三河

    英语:三河市 Sanhe City, situated in Langfang of Heibei Province

    意思:
     1.汉代以河内、河东、河南三郡为三

  • 首夏

    读音:shǒu xià

    繁体字:首夏

    意思: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三国·魏·曹丕《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