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谢雪坡防御出郭团练》 旌旗洎甲矛,五色稍鲜明。

旌旗洎甲矛,五色稍鲜明。

意思:旗帜以及甲矛,五色逐渐鲜明。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送谢雪坡防御出郭团练》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战时边地风情图,并展现了官吏抚民爱民的形象。 首段通过“催”“点”等字眼,生动描绘了筑城夫和团结兵的紧张忙碌,表现出边地的动荡不安。而“民民皆动摇,一日十数惊”则直接揭示了边地百姓的恐慌和不安。 然而,诗中“官长贤,抚劳得众情”一句,展现了官吏的贤明和抚慰百姓的效果,为全诗注入了希望和力量。接下来的“父老拜且迎”等句,描绘了百姓对官吏的感激和欢迎,也表现了官吏的仁政在民间的影响。 在描述军队时,诗人用“垂髫及戴白,罗列车下听”来形容,生动描绘了军队的规模和纪律。而“大敌固可婴”等句,则表现了军队的自信和战斗力。 最后,“问君何能然,子弟卫父兄”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展现了百姓对官吏的信任和对保卫家园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边地战时的紧张和动荡,也展现了官吏的贤明和爱民形象。同时,也表现了百姓的恐慌、希望、感激和决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催筑城夫,暮点团结兵。
民民皆动摇,一日十数惊。
所赖官长贤,抚劳得众情。
防御出郊来,父老拜且迎。
垂髫及戴白,罗列车下听。
官家百万师,自足与寇争。
汝自守汝乡,汝自保汝生。
闲暇苟不虞,仓卒恐见倾。
我当徼汝劳,薄尔赋税征。
父老共感激,阗然动欢声。
旌旗洎甲矛,五色稍鲜明。
岂惟备抄掠,大敌固可婴。
问君何能然,子弟卫父兄。
平川雨初收,马嘶鼓厓厓。
相送不同往,极目秋鹰横。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五色

    读音:wǔ sè

    繁体字:五色

    意思:
     1.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孙星衍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

  • 旌旗

    读音:jīng qí

    繁体字:旌旗

    短语:帜 旗 幡

    英语:banners and flags

    意思:(参见旌旂)
    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 鲜明

    读音:xiān míng

    繁体字:鮮明

    短语:大庭广众 众目睽睽 此地无银三百两 明白 昭著 判 显 强烈 洞若观火 家喻户晓 荦荦 一目了然 尽人皆知 眼看 昭彰 斐然 不言而喻 显眼 扎眼 众所周知 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