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玉像堂》 玉毫不着世间尘,辉相分明十八身。

玉毫不着世间尘,辉相分明十八身。

意思:玉毫不着世间尘,辉相分第二十八身。

出自作者[唐]张籍的《题玉像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玉毫不着世间尘,辉相分明十八身。入夜无烟灯更好,堂中唯有转经人。》是一首描绘寺庙中佛像和僧人日常生活的诗,通过对寺庙中玉毫佛像和僧人转经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和僧人的敬仰之情。 首句“玉毫不着世间尘,辉相分明十八身。”中,“玉毫”是佛的眉间白毫,这里用来比喻佛像的庄严之相。“不着世间尘”表达了佛像超脱世俗,清净无染的高洁之态。“辉相分明十八身”则描绘了寺庙中众多佛像的清晰面貌,表现出寺庙的庄严和神圣。 第二句“入夜无烟灯更好,堂中唯有转经人。”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的夜晚景象。“无烟灯更好”表达了寺庙夜晚的宁静和清洁,没有烟火之扰,只有明亮的灯火和僧人转经的场景。而“堂中唯有转经人”则表达了僧人虔诚修行,转经祈福的场景,进一步烘托出寺庙的宁静和神圣。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中佛像和僧人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和僧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这种描绘,展现了佛教的庄严和神圣,以及僧人虔诚修行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玉毫不着世间尘,辉相分明十八身。
入夜无烟灯更好,堂中唯有转经人。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关键词解释

  • 分明

    读音:fēn míng

    繁体字:分明

    短语:澄 冥 历历 旁观者清 一清二楚 清 白纸黑字

    英语:clearly demarcated

    意思:
     1.明确;清

  • 毫不

    读音:háo bù

    繁体字:毫不

    短语:无须 甭 不要 毫无 休想 决不 不用

    英语:hardly

    详细释义:一点也不。老残游记?第六回:『老残道:

  • 世间

    读音:shì jiān

    繁体字:世間

    短语:浊世 江湖 尘世 尘 凡

    英语:in life

    意思:(世间,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
      ▶《百喻经•观作瓶

  • 玉毫

    读音:yù háo

    繁体字:玉毫

    意思:
     1.指佛眉间白毫,佛教谓其有巨大神力。
      ▶南朝·宋·鲍照《佛影颂》:“金光绝见,玉毫遗觌。”
      ▶唐·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 不着

    读音:bù zháo

    繁体字:不著

    意思:
     ㈠(—zhuó)1.犹不在。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每日家酒里眠,酒里卧,不着家里。”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想着俺劬劳父母……怎知道寿短促,命苦

  • 相分

    读音:xiāng fēn

    繁体字:相分

    意思:I
    谓使互相增进契分,情谊。
       ▶《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太祖征吴,原从行,卒”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