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少年太守勋庸盛,应笑燕台两鬓霜。

少年太守勋庸盛,应笑燕台两鬓霜。

意思:少年太守功勋盛大,应该笑燕台两鬓霜。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使君(郡守)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使君行为的描绘,表达了对使君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句“水蓼花红稻穗黄,使君兰棹泛回塘。”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色,蓼花红艳,稻穗金黄,一片丰收的景象。而使君则泛舟在回塘中,为下文赞美使君提供了背景。 “倚风荇藻先开路,迎旆凫鷖尽著行。”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使君的威严和仁爱。使君的船队如同荇藻一般先行,而水鸟也纷纷跟随使君的船队,仿佛在向使君致敬。 “手里兵符神与术,腰间金印彩为囊。”这两句通过描绘使君的权力和荣誉,表达了对使君的敬仰之情。使君手握兵符,神通广大,腰间挂着金印,光彩照人。 “应笑燕台两鬓霜。”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使君年富力强、功勋卓著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使君已经两鬓斑白,暗示了岁月不饶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使君行为的描绘,表达了对使君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为赞美使君提供了背景,同时也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使君的威严和仁爱。最后一句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使君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无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水蓼花红稻穗黄,使君兰棹泛回塘。
倚风荇藻先开路,迎旆凫鷖尽著行。
手里兵符神与术,腰间金印彩为囊。
少年太守勋庸盛,应笑燕台两鬓霜。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勋庸

    读音:xūn yōng

    繁体字:勛庸

    意思:(勋庸,勋庸)
    亦作“勛庸”。
     功勛。
      ▶《后汉书•荀彧传》:“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着,犹秉忠贞之节。”
      ▶《旧唐书•李嗣业传》:“总

  • 太守

    读音:tài shǒu

    繁体字:太守

    短语:文官 总督 提督 执政官 执行官 外交大臣 外交官

    英语:procurator

    意思:官名。
      ▶秦置郡守,汉景

  • 燕台

    读音:yàn tái

    繁体字:燕檯

    解释:1.指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见南朝梁任昿《述异记》卷下◇作为君主或长官礼贤之典。 2.指冀北一带。

  • 少年

    读音:shào nián

    繁体字:少年

    短语:未成年 苗 未成年人

    英语:juvenile

    意思:I
    不几年。
       ▶《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

  • 鬓霜

    读音:bìn shuāng

    繁体字:鬢霜

    意思:(鬓霜,鬓霜)
    形容鬓髮斑白如霜。
      ▶宋·梅尧臣《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形藁已能同散木,鬓霜从听着寒蓬。”
      ▶清·查慎行《秋感》诗:“几见白头翁,鬓霜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