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钱象先移居》 此去墙东元咫尺,相过莫厌倒芳樽。

此去墙东元咫尺,相过莫厌倒芳樽。

意思:这里离墙东元近在咫尺,来过没有满足倒芳樽。

出自作者[明]王稚登的《钱象先移居》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年并舍接清言,一日移家避俗喧》是一首描绘诗人搬家后的新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的新居生活和与邻里之间的融洽关系。 首联“三年并舍接清言,一日移家避俗喧”,诗人用并舍三年的生活与现在的新居生活做对比,表达了搬家后的新环境带来的新鲜感。其中,“清言”一词,可以理解为与邻居们的亲切交谈,表现出诗人对新邻居的期待和亲切感。 颔联“僦庑桥边真隐士,射潮江上旧王孙”,通过描述新居的地理位置和过去的身份,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新环境的期待。这一联中,“桥边真隐士”暗示了新居的幽静,“射潮江上旧王孙”则表达了诗人对曾经繁华生活的怀念。 颈联“垂帘柳不遮邻巷,盖瓦藤才隔对门”,描绘了新居周围的景象,表现出邻里之间的亲近和融洽。柳树和藤蔓的描绘,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而“不遮”、“才隔”这样的词语,则表现出诗人对新邻居的信任和期待。 尾联“此去墙东元咫尺,相过莫厌倒芳樽”,诗人用“咫尺”形容邻里之间的距离,表现出诗人对新邻居的期待和乐观。同时,“相过莫厌倒芳樽”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邀请邻里来家做客的热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搬家后的新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乐观和对新生活的期待。同时,诗中也表现出诗人对邻里关系的重视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给人以温馨、亲切之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年并舍接清言,一日移家避俗喧。
僦庑桥边真隐士,射潮江上旧王孙。
垂帘柳不遮邻巷,盖瓦藤才隔对门。
此去墙东元咫尺,相过莫厌倒芳樽。
作者介绍
王稚登是明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清新自然,富有情感色彩,被誉为“江南诗派”代表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化人、教育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对王稚登的评价:
诗歌天才:王稚登的诗歌作品给人以自由、清新、自然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风格自由奔放,常常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和生命力。
教育家:王稚登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主张崇尚天人合一的教育,认为不仅要注重智慧的培养,还要重视心灵的培养。他在教育理念方面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王稚登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成就不仅体现了个人天赋的优异,也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王稚登是一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知名人物,他在承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解释

  • 咫尺

    解释

    咫尺 zhǐchǐ

    (1) [very close]∶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small]∶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 墙东

    读音:qiáng dōng

    繁体字:墻東

    意思:(墙东,墙东)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北周·庾信《和乐仪同苦热》:“

  • 芳樽

    读音:fāng zūn

    繁体字:芳樽

    意思:亦作“芳尊”。
     精緻的酒器。亦借指美酒。
      ▶《晋书•阮籍等传论》:“嵇·阮竹林之会,刘·毕芳樽之友。”
      ▶唐·李颀《夏宴张兵曹东堂》诗:“云峰峨峨自冰雪,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