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写竹赠李长公歌》 公子何事常忧愁,一言未了一叹息,双袖那禁双泪流。

公子何事常忧愁,一言未了一叹息,双袖那禁双泪流。

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总是忧愁,一句话没有了一叹息,双袖那禁止双泪流。

出自作者[明]徐渭的《写竹赠李长公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在战争中的英勇和牺牲。诗人通过描绘一位英勇的公子形象,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公子写竹的场景,表达了对公子观察力和专注力的赞赏。他通过观察竹叶的姿态,试图从中领悟出一种精神,这表明公子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接着,诗人描述了公子从辽东远道而来的经历。他拔不开的宝刀,昨朝大战平虏堡的英勇事迹,以及血冷辘轳连鞘埋的惨烈场景,都展示了公子的英勇和无畏。 在描述战争的激烈和危险时,诗人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箭镞刀锋密如霰”,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然而,诗人在描述战争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珍视。他通过描写公子的忧虑和叹息,以及兄弟们的生死未卜,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牺牲的深深同情。 最后,诗人通过描述金玉光腰带和铜瓶坠井干的场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无奈。他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人们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同情。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歌,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人写竹略形似,只取叶底潇潇意。
譬如影里看丛梢,那得分明成个字。
公子远从辽东来,宝刀向人拔不开。
昨朝大战平虏堡,血冷辘轳连鞘埋。
平虏之战非常敌,御史几为胡马及。
有如大酋之首不落公子刀,带胄诸君便是去秋阮游击。
不死虏手死汉法,败者合死胜合优。
公子何事常忧愁,一言未了一叹息,双袖那禁双泪流。
却言阿翁经百战,箭镞刀锋密如霰。
幸余兄弟两三人,眼见家丁百无半。
往往弯弓上马鞍,但有生去无生还。
只今金玉光腰带,终是铜瓶坠井幹。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何事

    读音:hé shì

    繁体字:何事

    英语:what

    意思: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齐·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方干《经周处士故居

  • 未了

    读音:wèi liǎo

    繁体字:未了

    英语:unfinished; outstanding

    意思:
     1.没有完毕;没有结束。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十三》:“寒衣尚

  • 忧愁

    读音:yōu chóu

    繁体字:憂愁

    短语:

    英语:unhappiness

    意思:(忧愁,忧愁)
    忧虑愁苦。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公子

    读音:gōng zǐ

    繁体字:公子

    短语:少爷

    英语:childe

    意思:
     1.古代称诸侯之庶子,以别于世子,亦泛称诸侯之子。
      ▶《仪礼•丧服》:“公子为其

  • 叹息

    读音:tàn xī

    繁体字:嘆息

    短语:长吁短叹 叹 唉声叹气 嘘

    英语:sigh

    意思:(参见叹息,叹息)

    近义词: 慨叹、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