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卢氏台》 台高秋尽出,林断野无余。

台高秋尽出,林断野无余。

意思:台高秋尽出,林断野无余。

出自作者[唐]温庭筠的《登卢氏台》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通邑胜地,前山有故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悠闲生活的向往。 首句“胜地当通邑,前山有故居”,描绘了一个通都大邑的胜地,前山有着古老的住所。这里的“胜地”不仅指地理上的优越位置,更象征着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邑”描绘了这个地方的繁华和交通便利,“故居”则暗示了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台高秋尽出,林断野无余”两句,诗人通过描绘高台和远山的景象,展现出秋天的美景。高台在秋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突出,远山在秋色的渲染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林断”和“野无余”的描绘,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开阔和宁静。 “白露鸣蛩急,晴天度雁疏”这两句则更进一步地描绘了秋天的声音和景象。白露和蛩鸣的声音显得格外急促,晴天下的雁阵显得格外稀疏。这些声音和景象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也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氛围。 最后,“由来放怀地,非独在吾庐”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悠闲生活的向往。这里是一个能够让人放开胸怀的地方,不仅仅是我的房子。这里的“放怀”不仅指放开胸怀,更指放下世俗的烦恼和压力,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通邑胜地、前山故居、高台秋色、白露雁疏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悠闲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胜地当通邑,前山有故居。
台高秋尽出,林断野无余。
白露鸣蛩急,晴天度雁疏。
由来放怀地,非独在吾庐。
作者介绍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关键词解释

  • 无余

    读音:wú yú

    繁体字:無餘

    意思:(无余,无余)

     1.没有剩余、残留。
      ▶《诗•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汉·班固《西都赋》:“草木无余,禽兽殄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