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一百五十首》 万法作本根,天地相终始。

万法作本根,天地相终始。

意思:万法作根基,天地相始终。

出自作者[宋]释心月的《偈颂一百五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至高境界的人无需自我约束,言论仍在耳边回响。它描绘了万法作为根本,天地相互起始和结束的宇宙观。同时,它也寓言了唐中宗时期贤臣张九龄的影响力,以及百姓对他的山呼万岁声。 首句“至人无已,言犹在耳”,这里的“至人无已”可能指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即一个人能够超越自我约束,不再受自我欲望的驱使。这样的描述暗示了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和超越物质束缚的理想状态。而“言犹在耳”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理念的深远影响,即这种理念的影响力仍然存在,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万法作本根,天地相终始”,这两句诗描绘了万法(万事万物)的根本,即天地相互起始和结束的过程。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宇宙观,即万物皆源于天地,而天地之间的互动和变化构成了万事万物的起源和终结。 接下来的两句诗“一占帝与九龄梦,三听山呼万岁声”则寓言了张九龄的影响力和唐中宗时期的政治氛围。第一句中的“一占”可能是指一种占卜或预言的方式,暗示了张九龄的智慧和影响力。而“九龄梦”可能指的是张九龄的梦境,象征了他的预见性和对未来的洞察力。第二句中的“山呼万岁声”则描绘了百姓对张九龄的热烈欢迎和对他政策的积极反馈,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至人无己的理念、天地相终始的宇宙观以及贤臣张九龄的影响力,表达了对高尚精神追求、宇宙观以及对贤臣的敬仰之情。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以及他们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至人无已,言犹在耳。
万法作本根,天地相终始。
一占帝与九龄梦,三听山呼万岁声。

关键词解释

  • 天地

    读音:tiān dì

    繁体字:天地

    短语:世界 圈子 领域 小圈子 园地

    英语:(n) heaven and earth; world

    意思:
     1.天和地。指自

  • 万法

    读音:wàn fǎ

    繁体字:萬法

    意思:(万法,万法)
    佛教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宋·朱昭之《难顾道士<夷夏论>》:“《金刚般若》,文不踰

  • 作本

    读音:zuò běn

    繁体字:作本

    意思:犹言务农。本,指农业。
      ▶《管子•君臣下》:“齐民食于力,则作本;作本者众,农以听命。”
      ▶《商君书•徕民》:“今以故秦事敌,而使新民作本,兵虽百宿于外,竟(境)内不失

  • 终始

    读音:zhōng shǐ

    繁体字:終始

    英语:end and beginning

    意思:(终始,终始)

     1.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
      ▶《礼记•大学》:“物有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