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迎春识春新,欲插迎春惊春半。
意思:最初看见迎春认识春季新,想插迎春惊春半。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失题》
全文赏析
这首诗《初见迎春识春新,欲插迎春惊春半。朱门深锁不知春,苒苒年光暗中换。》是一首描绘春天的诗。它以迎春为切入点,通过描述作者初见迎春,想要插花却发现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进而感叹深锁在朱门之内无法感受春天的美好,年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已经流逝。
首句“初见迎春识春新”,诗人以迎春作为春天的象征,通过“初见”迎春这一细节,描绘出春天的到来,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希望。这句诗以视觉形象开篇,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初见,同时也为读者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欲插迎春惊春半”,诗人想要插上迎春花,却发现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这一转折点出了诗的主题——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和惋惜,同时也揭示了深锁在朱门之内无法感受春天的美好。
“朱门深锁不知春”,诗人以朱门深锁作为象征权力和富贵,但在这深锁之中却无法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无奈。
“苒苒年光暗中换”,最后一句以年光的流逝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无奈。这句诗以“苒苒”形容时间流逝之快,“暗中换”则表达了时间不知不觉中流逝的特点。整首诗以春天的描绘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的细节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间的无奈。它以生动的细节和鲜明的象征,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