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十三》 斋居忽若遗,不识身与境。

斋居忽若遗,不识身与境。

意思:如果给斋居,不认识自身和环境。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十三》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斋居的体验,达到了身心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甚至忘却了自我与环境的界限。他怀疑这种境界就像是在酣畅的睡眠中一样,但又无奈总是被现实唤醒。苏轼(字东坡)曾说自己能够以裘领挈起整个世界,诗人表示自己也有这样的导师,敢于脱颖而出,不露锋芒。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发展的深刻理解,指出火势已经蔓延,不需要等待薪柴的助燃,意味着事物的发展自有其规律,不需要人为的干预。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规律的独到见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斋居忽若遗,不识身与境。
颇疑酣中似,奈尔辄复醒。
东坡自云然,挈世一裘领。
是事吾有师,安敢囊出颖。
指穷火巳传,岂待得薪炳。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斋居

    读音:zhāi jū

    繁体字:齋居

    意思:(斋居,斋居)

     1.斋戒别居。
      ▶《明史•左懋第传》:“三月,大风霾。帝布袍斋居,祷之不止。”
      ▶清·钮琇《觚賸续编•芙蓉阁》:“时世宗斋居西宫,建

  • 忽若

    读音:hū ruò

    繁体字:忽若

    意思:
     1.恍若,好像。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
      ▶三国·魏·曹植《七启》:“于是逍遥暇豫,忽若忘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