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胡穆秀才遗古铜器似鼎而小上有两柱可以覆而》
三趾下锐春蒲短,两柱高张秋菌细。
三趾下锐春蒲短,两柱高张秋菌细。
意思:
三脚趾下尖春蒲短,两柱高张秋菌细。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胡穆秀才遗古铜器似鼎而小上有两柱可以覆而》
全文赏析
原题:胡穆秀才遗古铜器似鼎而小上有两柱可以覆而不蹶以为鼎则不足疑其饮器也胡有诗答之
相关句子
三趾晨仪。
--
出自《梁大壮大观舞歌 大观舞歌》作者:[南北朝]沈约
三趾献光仪。
--
出自《同咏坐上玩器 乌皮隐几》作者:[南北朝]谢朓
双陵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
出自《述酒》作者:[魏晋]陶渊明
三趾狞入屡,出继常如盈。
--
出自《古铜小鼎砚滴铭》作者:[宋]汪炎昶
汾阴三趾去矣,桐江一丝击之。
--
出自《录汉唐事六言五首》作者:[宋]刘克庄
春蒲雨湿。
--
出自《清平乐·春蒲雨湿》作者:[宋]高观国
野树侵江阔,春蒲长雪消。
--
出自《野望》作者:[唐]杜甫
羁旅仍春蒲,愁怀况暮云。
--
出自《猿》作者:[宋]方岳
古苔纹已驳,春蒲茸渐深。
--
出自《春日陪诸公往戴山眺集暮入北麓得石床岩洞诸》作者:[明]张羽
春蒲发华滋,潮涨失沙嘴。
--
出自《观物》作者:[宋]丘葵
春湖一胡满,春蒲一胡短。
--
出自《湖中别圣仆》作者:[明]葛一龙
小儿抱遗经,衣短两胫赤,吟诵何琅琅,声如出金石。
--
出自《书志》作者:[宋]陆游
云曳香绵彩柱高。
--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欧阳修
题柱高司马,弃繻壮终军。
--
出自《短歌行》作者:[宋]白玉蟾
昆仑铜柱高隐天,河流九曲东南被。
--
出自《交韵汉老弟假山》作者:[宋]虞俦
沙湾日撼摇,张秋莽滔泆。
--
出自《徐武功有贞》作者:[明]何允泓
闻道张秋决,先朝虑独深。
--
出自《自瀛德趋东昌道中杂言八首》作者:[明]蔡文范
尚多菡萏张秋锦,少待蟾蜍印夜涛。
--
出自《鉴湖道中》作者:[宋]陈造
诗句原文
只耳兽啮环,长唇鹅擘喙。
三趾下锐春蒲短,两柱高张秋菌细。
君看翻覆俯仰间,覆成三角翻两髻。
古书虽满腹,(古有篆五字不可识)。
苟有用我亦随世。
嗟君一见呼作鼎,才注升合已漂逝。
不如学鸱夷,尽日盛酒真良计。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三趾
读音:
sān zhǐ
繁体字:
三趾
意思:
1.指三足乌。
▶晋·左思《魏都赋》:“莫黑匪乌,三趾而来仪;莫赤匪狐,九尾而自扰。”
▶《隋书•音乐志上》:“三趾晨仪,重轮夕映。”详“三足乌”。
三趾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