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到郡满岁自遣》 吏隐偏知幸,民谣岂敢夸。

吏隐偏知幸,民谣岂敢夸。

意思:官吏隐瞒部分了解到,民谣怎么敢夸耀。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到郡满岁自遣》

全文赏析

这首诗《迢递分符竹,因循度岁华》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对地方风土人情的赞美之情的诗。 首联“地将鲸海接,路与凤城赊”描绘了诗人所在的地方与大海接壤,道路通向繁华的城市,展现出一种辽阔和繁华的景象。颔联“触石云频起,衔山日易斜”描绘了自然界的奇景,云彩触到石头就会频频升起,太阳衔山,时光易逝,进一步烘托出自然之壮美。颈联“潮平聚渔市,木落见人家”描绘了渔民们在潮平之时聚集在渔市,树叶落下时看到人家,进一步展现了地方风情。尾联“吏隐偏知幸,民谣岂敢夸”表达了诗人对地方风土人情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在这样美丽的地方感到庆幸。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地方风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地方风土人情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的庆幸之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然现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地方风情,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迢递分符竹,因循度岁华。
地将鲸海接,路与凤城赊。
触石云频起,衔山日易斜。
潮平聚渔市,木落见人家。
吏隐偏知幸,民谣岂敢夸。
无嫌勾漏僻,且得养丹砂。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杨文公谈苑》15卷

关键词解释

  • 岂敢

    读音:qǐ gǎn

    繁体字:豈敢

    英语:you flatter me; I don\'t deserve such praise or honour

    意思:(岂敢,岂敢)

     1.犹言怎么

  • 民谣

    读音:mín yáo

    繁体字:民謠

    短语:

    英语:ballad

    意思:(民谣,民谣)
    民间流传的歌谣。有的内容与时事政治有关。
      ▶宋·王禹偁《和杨遂贺雨》:

  • 吏隐

    引用解释

    1.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 唐 宋之问 《蓝田山庄》诗:“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马厅记》:“ 江州 左 匡庐 ,右 江 湖 ,土高气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隐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游虎丘》诗:“我今方吏隐,心在云水间。”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芗畇公挽联》:“鱣舍怡情,看三径香多

  • 幸民

    读音:xìng mín

    繁体字:幸民

    意思:谓侥幸于万一之民。亦指不务正业而得过且过之人。
      ▶《左传•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
      ▶宋·王禹偁《上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