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梧宫夜》 何处玉銮声,芙蓉笑孤影。

何处玉銮声,芙蓉笑孤影。

意思:什么地方玉皇帝声,芙蓉笑着孤单的影子。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梧宫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桐阶白露下,湿萤光炯炯》是一首描绘秋夜萤火虫的美丽和萤火虫光亮与梦境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首先,诗中描绘了桐阶下的白露景象,湿萤火虫的光亮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湿萤的描绘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与白露的冷清形成对比。接着,诗中又描绘了铜盘中的蜡黄燃烧,与秋夜的冷衾梦境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粉泪铅华滴,云鬓秋蝉整”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妆容和形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痛苦。而“何处玉銮声,芙蓉笑孤影”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只有芙蓉在笑,而诗人却只能独自面对孤独的影子。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萤火虫的光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冷清与生机、孤独与热闹、梦境与现实等不同的元素进行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丰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情感深沉、意象丰富的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萤火虫的光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悲伤。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丰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桐阶白露下,湿萤光炯炯。
铜盘烧蜡黄,秋衾梦魂冷。
粉泪铅华滴,云鬓秋蝉整。
何处玉銮声,芙蓉笑孤影。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芙蓉

    读音:fú róng

    繁体字:芙蓉

    短语:莲花

    英语:lotus

    意思:
     1.荷花的别名。
      ▶《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玉銮

    读音:yù luán

    繁体字:玉鑾

    意思:(玉銮,玉銮)

     1.车铃的美称。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察之上代,则奚期·吉甫之徒鸣玉銮于前;视之中古,则相如·王褒之属驰金羁于后。”
      ▶

  • 孤影

    读音:gū yǐng

    繁体字:孤影

    意思:孤单的影子。
      ▶唐·杜牧《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宋·周邦彦《倒犯•新月》词:“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