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二僧之衡阳》 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

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

意思:不担心佛日在衡阳,不担心没有人振颓纲。

出自作者[宋]释慧空的《送二僧之衡阳》

全文赏析

这首诗《闽蜀民风果同风,袈裟拔出鞋袋中》是一首描绘僧人生活的诗篇,它以闽蜀地区的民众风貌为背景,通过描绘僧人日常生活和相互交流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坚定和对生活态度的赞美。 首联“闽蜀民风果同风,袈裟拔出鞋袋中。”描绘了闽蜀地区民众的风俗习惯与僧人相似,僧人脱下袈裟,与民众同乐。这一句通过对比闽蜀地区的民众和僧人的生活状态,突出了僧人融入世俗、与民众同乐的形象。 颔联“相逢古寺话俄顷,怪我称鎚落深井。”描绘了僧人们在古寺中相遇,短暂的交谈和交流,以及一个玩笑导致称鎚掉入深井的情景。这一联通过描绘僧人们的日常交往和互动,展现了僧人们和谐相处、互相尊重的生活状态。 颈联“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表达了僧人对佛教信仰的坚定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他们不担心在衡阳过着清苦的生活,也不担心无人振奋颓废的纲纪。这一句表达了僧人对信仰的忠诚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体现了佛教文化的积极影响。 尾联“却忧秋高霜月冷,铁牛夜度飞猿岭。”描绘了僧人担忧秋高霜月、铁牛夜度飞猿岭的情景,表达了僧人对生活的关注和担忧。这一句通过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展现了僧人对生活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于生死、苦难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闽蜀地区僧人的日常生活和相互交流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坚定和对生活态度的赞美。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于生死、苦难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闽蜀民风果同风,袈裟拔出鞋袋中。
相逢古寺话俄顷,怪我称鎚落深井。
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
却忧秋高霜月冷,铁牛夜度飞猿岭。

关键词解释

  • 佛日

    读音:fó rì

    繁体字:佛日

    意思:对佛的敬称。佛教认为佛之法力广大,普济众生,如日之普照大地,故以日为喻。
      ▶《观无量寿经》:“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佛日出世,同遣惑

  • 无人

    引用解释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 颓纲

    读音:tuí gāng

    繁体字:頹綱

    意思:(颓纲,颓纲)
    衰败的纲纪。
      ▶《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此诗>之四》:“穨纲既振,品物咸秩。”
      ▶刘良注:“振,整也。言穨落纲纪既整,品物皆有次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