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夜山居二首》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意思:去雁声遥人说话了,谁家一向机编织新雪。

出自作者[唐]施肩吾的《秋夜山居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深邃而宁静的夜晚。 首句“幽居正想餐霞客”中,“餐霞”指的是餐食日霞,暗喻诗人的隐居生活,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喜爱。“夜久月寒珠露滴”则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月亮高悬,露珠滴落,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氛围。 “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只孤独的鹤在夜空中飞翔,发出两三声鸣叫,然后飞下岩前的柏树。这个画面充满了孤独和寂静的美感,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宁静。 “去雁声遥人语绝”这句中,“去雁”象征着离别和远行,“声遥”则表达了距离的遥远,而“人语绝”则描绘了夜晚的寂静。这一句描绘了夜晚的辽阔和寂静。 “谁家素机织新雪”中的“素机”指的是织布机,而“新雪”则描绘了夜晚的洁白和清新。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最后,“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这两句诗中,“秋山野客”指的是诗人自己,“醉醒时”则描绘了诗人在醉酒后醒来时的状态。而“百尺老松衔半月”则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老松上悬挂着半个月亮,表达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深邃而宁静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新生活的期待。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孤独、寂静和神秘的美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希圣,号东斋。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杭州第一位状元。生于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招贤德乡(新登县,今富阳洞桥镇贤德村,因民国18年(1929)划区,建立乡镇制。新登县招贤、招德两乡划归分水县,1961年8月10日,恢复富阳县建制。原富阳、新登两县行政区域和分水贤德公社原合并重置富阳县,故有分水县人一说)。是集诗人、道学家、台湾澎湖的第一位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传奇人物。

早年读书分水五云山、龙门等地。元和二年(807)举进士,知贡举太常少卿李建试之《太羹不和赋》、《早春茂雪诗》,以第13人及第。然淡于名利,不待授官,即东归。临行,张籍等著名文士为之赋诗饯行,传为韵事,既归,心慕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为古十二真仙羽化之地,筑室隐居,潜心修道炼丹。世称华阳真人,俗又称为“施状元”。

晚年,率族人渡海避乱,至澎湖列岛定居,为大陆人开发澎潮之先驱。所作《题澎湖屿》诗:“腥噪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盐水”,以及《感忆》诗:“暂将一苇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鸥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颇能道出其地风光。

肩吾工诗,与白居易相友善。著有《西山集》行世,《全唐诗》收录197首。另有道教著作《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机织

    读音:jī zhī

    繁体字:機織

    意思:(机织,机织)
    用织机织布帛。
      ▶唐·张碧《贫女》诗:“岂是昧容华,岂不知机织?”宋·黄庭坚《演雅》诗:“络纬何尝省机织,布谷未应勤种播。”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

  • 谁家

    读音:shuí jiā

    繁体字:誰家

    意思:(谁家,谁家)

     1.何家,哪一家。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
      ▶《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忍耐不住,按定

  • 新雪

    读音:xīn xuě

    繁体字:新雪

    意思:初降的雪。
      ▶唐·权德舆《送清洨上人谒信州陆员外》诗:“滩经水濑逢新雪,路过渔潭宿暝烟。”
      ▶唐·白居易《冬夜》诗:“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