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清平乐·将愁不去》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意思:难免不去,秋色行难住。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清平乐·将愁不去》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愁绪和无尽的思念。 首句“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直接点明愁绪,而秋色作为愁绪的背景和衬托,使得愁绪更加浓烈。这两句诗以秋色之“难住”来反衬愁情之深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屏风曲折,深藏着庭院,每日风雨不断。这里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略带孤寂的秋日庭院,风雨声中似乎可以听到愁绪的低诉。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雨后初晴,篱笆边的菊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人们说这一天是重阳。菊花在重阳时节绽放,成为秋天的象征,而“初香”二字又给人一种希望和温暖的感觉,与前面的愁绪形成对比。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最后两句描绘了黄昏时分,凉云低垂,落叶萧萧的景象,诗人不禁无限思量。这里再次强调了愁绪的深沉和时间的流逝,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浓厚。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色、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庭院的幽深、菊花的香气、黄昏的凉云等景象,表达了深深的愁绪和无尽的思念。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难住

    读音:nán zhù

    繁体字:難住

    造句:

  • 秋色

    读音:qiū sè

    繁体字:秋色

    英语:autumn scenery

    意思:
     1.秋日的景色、气象。
      ▶北周·庾信《周骠骑大将军柴烈李夫人墓志铭》:“秋色悽怆,松声断绝,百年几何,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