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留题淆深美桧亭》 幽深有佳趣,曾不减林泉。

幽深有佳趣,曾不减林泉。

意思:深有高尚的情趣,不曾减少林泉。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留题淆深美桧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幽深有佳趣,曾不减林泉》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幽深林泉的喜爱之情。 首句“幽深有佳趣,曾不减林泉”中,“幽深”描绘了环境之静谧,而“佳趣”则表达了这里的美妙之处,使人感受到这里充满了自然之趣。而“曾不减林泉”则表达了这里与林泉之美景并无二致,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魅力。 “众绿经新雨,残红堕夕烟”一句中,“众绿”和“新雨”描绘了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残红堕夕烟”则描绘了落花在夕阳中飘落的景象,这些景象都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 “栽萱北堂近,梦草故池连”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里的自然环境,栽萱和梦草都是象征着吉祥和希望的植物,它们在北堂和故池中生长,更增添了这里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乘月时来往,清歌思浩然”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的感受。他乘着月光在此来往,清歌让人心旷神怡,这展现了一个充满自然之趣,又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幽深林泉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自然之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幽深有佳趣,曾不减林泉。
众绿经新雨,残红堕夕烟。
栽萱北堂近,梦草故池连。
乘月时来往,清歌思浩然。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林泉

    读音:lín quán

    繁体字:林泉

    英语:forests and streams; mountain retreat; a place for a recluse

    意思:
     1.山林与泉石。

  • 佳趣

    读音:jiā qù

    繁体字:佳趣

    英语:interest and charm

    意思:高雅的情趣。
      ▶唐·张九龄《题画山水障》诗:“对翫有佳趣,使我心眇绵。”
      ▶唐·李白《与从姪杭州

  • 幽深

    读音:yōu shēn

    繁体字:幽深

    英语:deep and serene

    意思:
     1.深而幽静。
      ▶《易•繫辞上》:“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唐·刘长卿《喜朱拾遗

  • 不减

    读音:bù jiǎn

    繁体字:不減

    英语:imperishability

    意思:(不减,不减)

     1.不次于,不少于。
      ▶晋·陆机《演连珠》之四七:“臣闻虐暑熏天,不减坚冰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