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曹杜赴试礼部》 霜风琅琅鸣鼓鼙,鸟寒夜噪树折枝。

霜风琅琅鸣鼓鼙,鸟寒夜噪树折枝。

意思:霜风脚步声鸣战鼓,鸟在寒冷的夜晚呐喊树木折断树枝。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送曹杜赴试礼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寒冬时节,一户人家因为生活的艰难,不得不让儿子离家出行的诗。诗中充满了亲情的不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句“霜风琅琅鸣鼓鼙,鸟寒夜噪树折枝。”描绘了严冬的恶劣环境,寒风咆哮,鸟儿在寒夜中喧闹,树木的枝条在寒风中断裂。这种环境的描绘,为后面的出行设置了背景,增添了悲凉的气氛。 “居者不出行者归,厩马解衔车弃脂。”描绘了家中的人不愿意出门,出行的人已经归来,马匹解下衔铁,车辆也弃置不用。这种情景,进一步展示了严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得出行变得艰难。 “长河夜冰船就维,百贾晏起朝闭扉。”长河夜晚结冰,船只停泊在岸边,商人们也晚起早歇。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冬天的严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为问当今行者谁,出门千里到何处。”引出了主题,询问谁是今天的出行者,要出门千里到达何处。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母亲抚摸着儿子的背,父亲叹息,儿子哭着挽留衣服的场景。这些细节描绘,生动地展示了亲情的不舍。 “家虽有田丰岁稀,所得偿公不及私。”揭示了家庭虽然有田,但收成不好,所得的收入还不够偿还公家的税赋。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苛捐杂税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况望膻芗事庭闱,结发从学今十期。”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期望,希望家庭能够和睦,儿子能够顺利学习。 最后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能够有所成就,不负家人的期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对寒冬时节一户人家生活的描绘,展示了生活的艰难和亲情的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鼓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霜风琅琅鸣鼓鼙,鸟寒夜噪树折枝。
居者不出行者归,厩马解衔车弃脂。
长河夜冰船就维,百贾晏起朝闭扉。
为问当今行者谁,出门千里到何处。
母送拊背父叹嘻,儿惜欲去哭挽衣。
上马反顾纷涕洟,非所愿欲去何为。
家虽有田丰岁稀,所得偿公不及私。
况望膻芗事庭闱,结发从学今十期。
始自有志痻孔姬,岂愿从世成依违。
高堂华发纡素丝,暮年待子为光辉。
望我日人莫报之,苟得一笑辱弗辞。
况望三釜家无饥,吾於二子久所知。
怪其才高所就卑,今乃语此诚可思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关键词解释

  • 折枝

    读音:zhé zhī

    繁体字:折枝

    意思:
     1.折取草茎树枝。喻轻而易举。
      ▶《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朱熹集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

  • 琅琅

    读音:láng láng

    繁体字:琅琅

    英语:thinkling sound; the sound of reading aloud

    意思:
     1.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
      ▶汉

  • 寒夜

    读音:hán yè

    繁体字:寒夜

    意思:寒冷的夜晚。
      ▶《艺文类聚》卷四二引南朝·宋·孝武帝《夜听妓诗》:“寒夜起声管,促席引灵寄。”
      ▶南朝·梁武帝《织妇》诗:“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
      ▶唐·

  • 霜风

    读音:shuāng fēng

    繁体字:霜風

    意思:(霜风,霜风)

     1.刺骨寒风。
      ▶北周·庾信《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
      ▶宋·柳永《八声甘州》词:“渐霜风凄紧,关

  • 鸣鼓

    读音:míng gǔ

    繁体字:鳴鼓

    意思:(鸣鼓,鸣鼓)

     1.即鼓。
      ▶《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淮南子•氾论训》:“撞大钟,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