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意思:见说桃源洞,如果现在还是离开秦国。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寻访道士,欣赏其羽衣翠竹,与双童子一同游玩,感受山中清幽之景的诗。诗中还提到了桃源洞的避秦之境,表达了对道士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山阴寻道士,映竹羽衣新”,诗人寻访道士于山阴之地,映照着翠竹,羽衣新洁。此句描绘出道士的清雅形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道士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一句,诗人与道士一同陪伴着双童子游玩,与双童子的陪伴更显道士生活的闲适与自在。而“五老人”则象征着长寿与智慧,也暗示了道士生活的超凡脱俗。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两句,诗人描绘了山中清幽之景,水花在松下静静开放,坛草在雪中却已显露出春意。这里既表现了道士生活的清静无为,也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清幽之景的喜爱。 最后“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一句,诗人借桃源洞的避秦之境,表达了对道士避秦生活的向往。桃源洞在古代传说中是避秦的理想之地,诗人以此表达了对道士避世以求清静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道士清雅的生活、山中清幽之景以及避秦之境,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阴寻道士,映竹羽衣新。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作者介绍 杜审言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桃源

    读音:táo yuán

    繁体字:桃源

    英语:Land of Peach Blossoms

    意思:
     1.“桃花源”的省称。
      ▶南朝·陈徐陵《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峤断来宾。”

  • 如今

    读音:rú jīn

    繁体字:如今

    短语:兹 今昔 现在时 今 本 现 今天

    英语:nowadays

    意思:现在。
      ▶《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

  • 见说

    读音:jiàn shuō

    繁体字:見說

    意思:(见说,见说)

     1.告知,说明。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 避秦

    读音:bì qín

    繁体字:避秦

    意思:
     1.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夏阳适晋,得随会而同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