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遇》 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意思:没来得及采摘的,秋天的风突然吹了。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感遇》

全文创作背景

岑参的《感遇》的创作背景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他在唐玄宗后期,由于朝廷腐败,奸臣当道,自己虽然多次进谏,但遭到了皇帝的猜疑,最终被贬官。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感遇》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气节。 在诗中,他用春兰和秋桂自喻,表现自己不祈求他人赏识,而是保持自己的高雅气质和独立品格。同时,他对林栖者的劝诫,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中的志同道合者的向往。 综上所述,岑参的《感遇》是在他遭受贬谪、感慨时政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情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
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未及

    读音:wèi jí

    繁体字:未及

    英语:there\'s not enough time; it\'s too late; not touch upon; leaveunmentioned; origin

    意思:

  • 秋风

    读音:qiū fēng

    繁体字:秋風

    英语:autumn wind

    意思:(秋风,秋风)

     1.秋季的风。
      ▶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得采

    读音:dé cǎi

    繁体字:得埰

    英语:win

    意思:亦作“得彩”。
     
     1.发利市;幸而得成。
      ▶《水浒传》第二十回:“晁盖上梁山后,接连赢得官军,又劫得若干财物,众头领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