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子华见寄》 谈道每嗤犹有待,当官常欲取非招。

谈道每嗤犹有待,当官常欲取非招。

意思:谈论常常嗤笑还有待,当官员经常想夺取不招。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和子华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松柏无心自后凋,此心无物更寥寥》是一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度思考的诗。它以松柏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洞察和理解。松柏无心,自后凋,象征着坚韧和永恒,同时也暗示了人应当顺应自然,无欲无求,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此心无物更寥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淡然,认为内心的平静和无欲无求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即不追求外在的物质和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接下来,“伯夷岂是归周晚,孟子空嗟出昼遥”两句,诗人借伯夷和孟子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伯夷选择坚守自己的原则,即使晚归周也不改变,而孟子则空叹出昼遥,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无奈和遗憾。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态度,即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因外界的诱惑和压力而改变。 “谈道每嗤犹有待,当官常欲取非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态度。他认为谈论道义和追求官职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但都需要有耐心和毅力。然而,他并不期待任何事情的发生,也不期待得到任何东西,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原则去生活。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淡然和超脱。 最后,“荒园寂寞无谁语,兰菊幽香没艾萧”两句,诗人以荒园、兰菊和艾萧为象征,表达了对人生的孤独和寂寞的思考。荒园无人,兰菊独自散发着幽香,而艾萧则被遗忘在角落。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孤独和寂寞的深深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种孤独和寂寞的接纳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追求和寂寞的深度思考和理解。它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因外界的诱惑和压力而改变,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孤独和寂寞的接纳和欣赏。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松柏无心自后凋,此心无物更寥寥。
伯夷岂是归周晚,孟子空嗟出昼遥。
谈道每嗤犹有待,当官常欲取非招。
荒园寂寞无谁语,兰菊幽香没艾萧。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谈道

    读音:tán dào

    繁体字:談道

    意思:(谈道,谈道)
    谈说义理。
      ▶明·归有光《送狄承式青田教谕序》:“青田在万山中,足以读书谈道,优游自适。”
    ----------------------------

  • 当官

    读音:dāng guān

    繁体字:噹官

    英语:be an official

    意思:(当官,当官)
    I

     1.担任官职。
       ▶《左传•文公十年》:“当官而行,何彊之有?

  • 有待

    读音:yǒu dài

    繁体字:有待

    英语:pending

    意思:
     1.有所期待;要等待。
      ▶《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孔颖达疏:“爱其死

  • 官常

    读音:guān cháng

    繁体字:官常

    意思:
     1.官之常职。
      ▶《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四曰官常,以听官治。”
      ▶郑玄注:“官常,谓各自领其官之常职。”
      ▶宋·苏轼《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