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天殿进元史》 诏预编摩辱主知,布衣亦得拜龙墀。

诏预编摩辱主知,布衣亦得拜龙墀。

意思:下诏参与编写侮辱主知道,平民也能被任命为龙台阶。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奉天殿进元史》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诏书编纂工作的重要性和作者的敬仰之情。 首句“诏预编摩辱主知,布衣亦得拜龙墀”,表达了作者对诏书编纂工作的重视,以及他对能够参与这项工作的荣幸和感激。这里的“预编摩”指的是参与编纂工作,“辱主知”则表达了作者对主司的感激和尊重。“布衣亦得拜龙墀”,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参与这项工作时的平民身份,却能拜倒在龙墀之下,即参与国家大计,这是何等的殊荣。 “书成一代存殷鉴,朝列千官备汉仪”,表达了作者对诏书编纂工作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和期待。他认为,编纂的书籍将作为一代的借鉴,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朝列千官备汉仪”,则描绘了朝廷官员齐全,秩序井然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漏尽秋城催仗早,烛明春殿卷帘迟”,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城市已经到了深夜,但朝廷的工作还未结束,催促着人们早早结束工作。而春日的宫殿里,烛光明亮,卷起窗帘等待天明。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朝廷工作的辛苦和敬业精神。 最后,“时清机务应多暇,阁下从容幸一披”,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期待,他认为在政治清明的时候,政务繁忙也应该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慢慢阅读编纂的书籍。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诏书编纂工作的热爱和期待能够有更多时间研究它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诏书编纂工作的意义和作者的敬仰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时代的期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敬业精神和谦虚好学的品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诏预编摩辱主知,布衣亦得拜龙墀。
书成一代存殷鉴,朝列千官备汉仪。
漏尽秋城催仗早,烛明春殿卷帘迟。
时清机务应多暇,阁下从容幸一披。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布衣

    读音:bù yī

    繁体字:布衣

    英语:cotton clothes

    意思:
     1.布制的衣服。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饱,蓬户穴牖,日孜孜上仁。”
      

  • 编摩

    读音:biān mó

    繁体字:編摩

    意思:(编摩,编摩)
    犹编集。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陆象山云:‘……每与同官悉意论驳,朝廷清明,常得寝罢。编摩之事,稽考之勤,顾何足以当大官之膳,或庶几者,仅此可以

  • 龙墀

    读音:lóng chí

    繁体字:龍墀

    意思:(龙墀,龙墀)

     1.犹丹墀。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之三:“凤阙轻遮翡翠帏,龙墀遥望麴尘丝。”
      ▶《宋史•礼志四》:“帝谕文彦博等曰,郊坛第一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