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同叔见寄二首》 寒雁鸣沙碛,饥鸦啄柳条。

寒雁鸣沙碛,饥鸦啄柳条。

意思:寒雁呜沙漠,饥饿鸦啄柳条。

出自作者[宋]胡仲弓的《次同叔见寄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怪得檐前溜,原来是雪消。山枯空有骨,水涸不成潮。寒雁鸣沙碛,饥鸦啄柳条。物情总如此,吟鬓任萧萧。》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 首联“怪得檐前溜,原来是雪消。”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将檐前的流水与雪消联系起来,表达了冬日的寒冷和雪后初晴的景象。这里的“怪得”一词,表现了诗人对檐前流水的意外发现,同时也暗示了雪后初晴的景象。 颔联“山枯空有骨,水涸不成潮。”进一步描绘了冬日的山和水,通过“空有骨”和“不成潮”两个词语,表现了山水的枯竭和干涸,给人一种沉寂和冷清的感觉。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颈联“寒雁鸣沙碛,饥鸦啄柳条。”诗人通过描绘寒雁在沙碛中鸣叫、饥鸦在柳条上啄食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冬日的荒凉和凄凉。这里的“鸣”和“啄”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动物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努力和挣扎。 尾联“物情总如此,吟鬓任萧萧。”诗人通过这一句总结全诗,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抒发了对年华流逝的感慨。这里的“物情总如此”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无法改变,而“吟鬓任萧萧”则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诗中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怪得檐前溜,原来是雪消。
山枯空有骨,水涸不成潮。
寒雁鸣沙碛,饥鸦啄柳条。
物情总如此,吟鬓任萧萧。

关键词解释

  • 寒雁

    读音:hán yàn

    繁体字:寒雁

    意思:寒天的雁。亦作“寒鴈”。诗文中常以衬托凄凉的气氛。
      ▶唐·无名氏《朝元阁赋》:“寒鴈正来,下泰山之八水;暮烟初起,绕汉家之五陵。”
      ▶清·何绍基《登舟》诗:“寒雁几声吾

  • 柳条

    读音:liǔ tiáo

    繁体字:柳條

    英语:wicker

    意思:(柳条,柳条)

     1.柳树的枝条。
      ▶南朝·梁简文帝《春日想上林》诗:“柳条恒着地,杨花好上衣。”
     

  • 鸣沙

    读音:míng shā

    繁体字:鳴沙

    英语:singing sand

    意思:(鸣沙,鸣沙)

     1.地名。在今宁夏·中卫。
      ▶隋置。
      ▶《元和郡县图志•灵州》:“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