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意思:遥想茅廊照水开,两个老人相对清廉如天鹅。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别子由三首(兼别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情感和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悲伤,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生的热切期待。 诗的开篇“知君念我欲别难,我今此别非他日。”展现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痛苦预期,这种痛苦不是一般的离别所能比拟。通过对风中飘摇的杨花和雨中的荷叶的描绘,“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离别悲伤情绪的渲染。 “三年磨我费百书,一见何止得双璧。”诗人通过这三年的学习,耗费了无数的精力,但一见到友人,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这里,诗人以双璧比喻友情的珍贵。 “愿君亦莫叹留滞,六十小劫风雨疾。”诗人劝诫友人不要叹息生活的艰难,因为生活中的风雨就像小劫一样,终究会过去。 接着,诗人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宅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他希望通过隐居,寻找内心的宁静。 “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诗人通过描绘缑山的好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两翁归隐非难事,惟要传家好儿子。”诗人认为归隐并不是难事,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儿子来传承家业。 最后,“忆昔汝翁如汝长,笔头一落三千字。世人闻此皆大笑,慎勿生儿两翁似。不知樗栎荐明堂,何似盐车压千里。”诗人回忆过去,感叹友人的才华,同时也对人生的艰难和不易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哲理和人生的智慧,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知君念我欲别难,我今此别非他日。
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
三年磨我费百书,一见何止得双璧。
愿君亦莫叹留滞,六十小劫风雨疾。
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宅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两翁归隐非难事,惟要传家好儿子。
忆昔汝翁如汝长,笔头一落三千字。
世人闻此皆大笑,慎勿生儿两翁似。
不知樗栎荐明堂,何似盐车压千里。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遥想

    读音:yáo xiǎng

    繁体字:遙想

    意思:(遥想,遥想)
    悠远地思索或想象;回想。
      ▶晋·孙绰《游天臺山赋》:“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晋·陶潜《游斜川》诗序:“遥想灵山,有

  • 相对

    读音:xiāng duì

    繁体字:相對

    短语:针锋相对

    英语:relatively

    意思:(相对,相对)

     1.面对面;相向。
      ▶《仪礼•士昏礼》:

  • 茅轩

    读音:máo xuān

    繁体字:茅軒

    意思:(茅轩,茅轩)
    茅舍。
      ▶唐·王绩《游北山赋》:“结萝幌而迎宵,敞茅轩而待曙。”
      ▶唐·杜甫《水槛》诗:“茅轩驾巨浪,焉得不低垂。”
      ▶唐·杜荀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