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歙州兴唐寺》 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

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

意思:山桥通最高境界,到这回忆天台。

出自作者[唐]张乔的《游歙州兴唐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山桥、幽径、云台、鸟归、钟断、澄溪、明月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清幽、静谧的山水画卷。 首联“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诗人通过描述山桥通向一个僻静的境地,表达了对天台山的向往和怀念之情。这里,“山桥”象征着通往幽静之处的桥梁,“通绝境”则暗示了此处环境的僻静和神秘,“到此忆天台”则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的怀念之情。 颔联“竹里寻幽径,云边上古台”,诗人继续描绘山桥周围的景色,通过寻幽径和上云台的动作,进一步展现出山桥的神秘和美丽。竹林中的幽径,云台上的古台,都给人一种清幽、神秘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 颈联“鸟归残照出,钟断细泉来”,诗人通过描绘鸟归、钟断等细节,进一步展现了山桥周围的静谧和幽深。夕阳西下,鸟儿归巢;钟声断绝,泉水潺潺。这些细节都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让人陶醉其中。 最后一句“为爱澄溪月,因成隔宿回”,诗人表达了自己因为爱上了澄溪的月色,所以决定隔夜返回。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桥美景的留恋,也暗示了诗人对山桥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一幅清幽、静谧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山桥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让人陶醉其中。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
竹里寻幽径,云边上古台。
鸟归残照出,钟断细泉来。
为爱澄溪月,因成隔宿回。
作者介绍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

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天台

    读音:tiān tāi

    繁体字:天檯

    英语:balcony

    意思:(参见天臺)
    山名。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杨珽《龙膏

  • 绝境

    读音:jué jìng

    繁体字:絕境

    英语:rattrap

    意思:(绝境,绝境)

     1.与外界隔绝之地。
      ▶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