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青山庙》 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

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

意思:市箫声咽痕迹崎岖,雪耻酬恩这个男人。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青山庙》

全文赏析

这首诗《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霸主两亡时亦异,不知魂魄更无归》以沉郁而富有感情的笔触,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悲痛和愤慨。 首句“市箫声咽迹崎岖”描绘了市井中的箫声,声音哽咽,曲调崎岖,给人一种悲凉而艰难的感觉。箫声在市井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难和不易,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雪耻酬恩此丈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为了雪耻报仇而奋斗的人的敬佩和赞美。这里的“丈夫”并非只是指具体的某个人,更是对那些有志气、有担当的人的赞美和颂扬。 “霸主两亡时亦异”一句,描绘了一个动乱的时代背景,霸主相继灭亡,时代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奋起反抗,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最后一句“不知魂魄更无归”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悲痛。在动乱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魂魄无处归依,这是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悲痛,是对那个动乱时代的一种反思和控诉。诗人通过描绘市井箫声、雪耻报仇、霸主灭亡等场景,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和愤怒,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有志气、有担当的人的赞美和敬佩。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
霸主两亡时亦异,不知魂魄更无归。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雪耻

    读音:xuě chǐ

    繁体字:雪恥

    英语:revenge

    意思:(雪耻,雪耻)
    洗掉耻辱。
      ▶《战国策•燕策二》:“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
      ▶唐

  • 崎岖

    读音:qí qū

    繁体字:崎嶇

    英语:rugged

    意思:(崎岖,崎岖)

     1.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汉·张衡《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岖。”
      

  • 丈夫

    读音:zhàng fū

    繁体字:丈夫

    短语:女婿

    英语:husband

    意思:
     1.男子。指成年男子。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