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高僧石》 还了十方行脚债,却来山顶放圆光。

还了十方行脚债,却来山顶放圆光。

意思:回到了十方行脚债,再来山顶放佛光。

出自作者[宋]陈岩的《高僧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柏根翻动一炉香,白足高僧礼梵王。还了十方行脚债,却来山顶放圆光。》是一首描绘高僧礼佛的诗,通过对诗人所见的高僧礼佛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之情和对佛教的信仰。 首句“柏根翻动一炉香”,诗人以柏根为引子,点燃一炉香,象征着对佛教的虔诚和敬意。柏树是佛教中的神圣植物,其根系具有祛邪避邪的寓意,因此诗人以此作为引子,表达了对佛教的深深敬仰之情。 第二句“白足高僧礼梵王”,诗人描绘了一位白足高僧,脚踏柏根,虔诚地礼佛的场景。白足高僧是佛教中的修行者,他们通过长时间的苦行和修行,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礼佛是佛教中的重要仪式,通过礼佛,人们可以表达对佛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第三句“还了十方行脚债”,诗人用行脚僧人的形象来表达佛教修行者的生活状态。行脚僧人是指四处云游,四处拜佛求经的僧人。他们背负着行脚债,行走在路上,寻找心灵的解脱和智慧的启示。在这里,高僧通过礼佛,还清了十方的行脚债,象征着他对佛教修行道路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 最后一句“却来山顶放圆光”,诗人描绘了高僧在山顶上放出佛光普照的场景。佛光是佛教中的神秘现象,常常被描述为一道圆形的光芒,能够照亮人们的心灵。在这里,高僧在山顶上放出佛光,象征着他已经达到了心灵的解脱和智慧的境界,能够普照众生。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礼佛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和对高僧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柏根、行脚僧人、佛光等象征元素,将佛教的神秘和神圣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修行者对人生苦难的超越和对心灵解脱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柏根翻动一炉香,白足高僧礼梵王。
还了十方行脚债,却来山顶放圆光。

关键词解释

  • 圆光

    读音:yuán guāng

    繁体字:圓光

    英语:aureola

    意思:(圆光,圆光)

     1.月亮。
      ▶唐·李白《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明·刘

  • 十方

    读音:shí fāng

    繁体字:十方

    英语:ten positions

    意思: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
      ▶《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身光明照,如水中月,如日初出,眉间白豪,普照十方。”<

  • 山顶

    读音:shān dǐng

    繁体字:山頂

    意思:(山顶,山顶)
    山的最高处。
      ▶《尔雅•释山》:“山顶,冢。”
      ▶郭璞注:“山颠。”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其山复涧重岭,敧叠若城

  • 行脚

    读音:xíng jiǎo

    繁体字:行腳

    英语:travel far and wide

    意思:(行脚,行脚)

     1.谓僧人为寻师求法而游食四方。
      ▶《古尊宿语录》卷六:“老僧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