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蔬餐》 山人藜苋惯枯肠,上顿时凭般若汤。

山人藜苋惯枯肠,上顿时凭般若汤。

意思:山人藜苋惯饥肠,上顿时依靠般若汤。

出自作者[宋]林泳的《蔬餐》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描绘了一位山人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他对简单朴素生活的热爱。 首句“山人藜苋惯枯肠,上顿时凭般若汤。”中,“山人”指的是隐居山林的人,“藜苋”是两种野菜,常用来比喻山人的简朴生活。“枯肠”指的是山人的肠胃已经习惯了这种简朴的生活,不需要过多的食物。“般若汤”是一种佛教用语,指的是佛家修行时所用的汤药。这里诗人用“般若汤”来形容山人的饮食,暗示了山人的修行和智慧。 “折项葫芦初熟美,着毛萝卜久煨香。”两句中,“折项葫芦”指的是一种葫芦,可能用来盛放食物。“着毛萝卜”指的是有毛的萝卜,这里暗示了山人的食物种类丰富多样。这两句描绘了山人在简朴生活中对食物的热爱和享受。 “炊粱剪韭贫聊办,煮饼浇葱病未尝。”两句中,“粱”是一种高粱,“剪韭”指的是春季的韭菜,“煮饼浇葱”则是一种家常菜的做法。这两句描绘了山人在贫穷中也能做出美味的食物,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 最后两句“晦叔十斋从客笑,空房巾钵似支郎。”中,“晦叔”是诗人的朋友,“十斋”是指诗人的十种斋戒生活,“空房巾钵”则是指山人的日常生活用品。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和朋友对山人的十斋戒生活感到好笑,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山人的敬意和赞赏。 整首诗充满了对简单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山人的敬意和赞赏。诗人通过描绘山人的日常生活,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人藜苋惯枯肠,上顿时凭般若汤。
折项葫芦初熟美,着毛萝卜久煨香。
炊粱剪韭贫聊办,煮饼浇葱病未尝。
晦叔十斋从客笑,空房巾钵似支郎。

关键词解释

  • 枯肠

    读音:kū cháng

    繁体字:枯腸

    英语:impoverished mind

    意思:(枯肠,枯肠)

     1.饥渴之肠,枵腹。
      ▶唐·郑嵎《津阳门诗》:“开垆引满相献酬,枯肠渴

  • 山人

    读音:shān rén

    繁体字:山人

    英语:recluse; hermit

    意思:
     1.即山虞。古代掌管山林的官。
      ▶《左传•昭公四年》:“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

  • 般若

    读音:bō rě

    繁体字:般若

    英语:prajna

    意思: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意译“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大乘佛教称之为“诸佛之母

  • 藜苋

    读音:lí xiàn

    繁体字:藜莧

    意思:(藜苋,藜苋)
    藜和苋。泛指贫者所食之粗劣菜蔬。
      ▶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苋。”
      ▶元·洪希文《送林景惠和兴

  • 顿时

    读音:dùn shí

    繁体字:頓時

    短语:就 立 随即 迅即 眼看 这 应时 当时 旋踵 及时 即

    英语:at once

    意思:(顿时,顿时)
    立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