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雨过红板桥》 当年此地,消魂人忆消魂事。

当年此地,消魂人忆消魂事。

意思:当年这里,消魂人忆消魂事。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秋雨过红板桥》

全文赏析

这首词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通过“当年此地,消魂人忆消魂事”的描述,引领读者进入一种怀旧的情绪中。词人在回忆过去在此地发生的令人销魂的事情,这种事情可能包含了爱情、友情、欢乐、悲伤等种种情感,给人一种深深的感慨和怀念。 接下来,“妙舞清歌,不是柔奴定泰奴”进一步描绘了当年此地的美好场景,有美妙的舞蹈和清新的歌声,但是词人并未明确指出这些表演者是柔奴还是泰奴,这种模糊的描述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然后,“西风古道,二十年来人渐老”一句,将人们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也在渐渐老去,这种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慨,给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哀愁。 最后,“漠漠迢迢,秋雨重经红板桥”一句,以景结情,通过描绘漠漠迢迢的雨中和红板桥的景象,给人一种落寞、孤寂的感觉,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词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比、映照等手法,给人一种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既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也表达了对生命、时间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当年此地,消魂人忆消魂事。
妙舞清歌,不是柔奴定泰奴。
西风古道,二十年来人渐老。
漠漠迢迢,秋雨重经红板桥。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消魂

    读音:xiāo hún

    繁体字:消魂

    英语:be overwhelmed with joy

    意思:销魂。灵魂离散。形容极度的悲愁、欢乐、恐惧等。
      ▶唐·綦毋潜《送宋秀才》诗:“秋风一送别,江上

  • 此地

    读音:cǐ dì

    繁体字:此地

    意思:这里,这个地方。
      ▶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燕丹,壮士髮冲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抗战十

  • 当年

    读音:dāng nián

    繁体字:噹年

    英语:then

    意思:(当年,当年)
    I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
       ▶《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