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李阆州禀议三首·训狐》 顽民迁洛风随改,佞士归唐操立更。

顽民迁洛风随改,佞士归唐操立更。

意思:顽民迁都洛阳风随改,奸佞之人归顺唐朝曹操立更。

出自作者[宋]洪咨夔的《次李阆州禀议三首·训狐》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顽民迁洛风随改,佞士归唐操立更。》,由五言律诗《归唐操》和《迁洛风》组合而成。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政治改革和风尚转变,通过描述顽固的百姓随着迁居洛阳而改变,佞臣归顺唐朝操守的改变,强调了政治风气和社会风尚的转变。 首句“顽民迁洛风随改”,描绘了顽固的百姓在迁居洛阳后,随着社会风尚的改变而逐渐适应新的环境。这里的“顽民”指的是那些固守旧观念、旧习俗的人,他们在迁居洛阳后,由于环境的变化,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体现了社会风尚的转变。 第二句“佞士归唐操立更”则描绘了佞臣归顺唐朝后操守的改变。这里的“佞士”指的是那些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他们在归顺唐朝后,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和操守,变得更加正直和忠诚。这一句强调了政治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表达了对那些善于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环境的人的赞赏。 接下来两句“勿怪训狐知气转,铜丸落落便春声”,通过描述自然现象来表达政治风气和社会风尚的转变。这里用“训狐”来比喻那些能够提前感知气候变化并提醒人们做好准备的小动物,而“铜丸落落便春声”则形象地描绘了铜丸落地的声音象征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表达了政治环境的转变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心态,也体现了人们对社会风气好转的期待和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政治改革和风尚转变的主题,表达了对社会风气好转的期待和信心。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顽民迁洛风随改,佞士归唐操立更。
勿怪训狐知气转,铜丸落落便春声。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关键词解释

  • 顽民

    读音:wán mín

    繁体字:頑民

    英语:unruly people

    意思:(顽民,顽民)

     1.本指殷代遗民中坚决不服从周朝统治的人。
      ▶《书•毕命》:“毖殷顽民,迁于洛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