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 形槁已能同散木,鬓霜从听著寒蓬。

形槁已能同散木,鬓霜从听著寒蓬。

意思:形枯已能同散木,鬓霜从听著寒蓬。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别逋翁久不逢》是一首对故人的怀念之作。诗中表达了对故人逋翁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一别逋翁久不逢,亦知诸葛卧龙中”描绘了诗人与逋翁一别多年未见的情景,同时也借此引出对诸葛亮的联想,暗示逋翁如同卧龙一般,隐藏在深山之中,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几年三致千金富,今日重追二谢风”两句,诗人通过描述逋翁多年来的努力和积累,终于迎来了像谢灵运那样的风度,表达了对逋翁才华的肯定和对其命运的感慨。 “形槁已能同散木,鬓霜从听著寒蓬”两句,诗人以“散木”自比,表达出对年老体衰、白发苍苍的无奈和感慨。“飞光入酒旧时月,来炤狂歌犹未穷”则以月光入酒,来照亮诗人狂歌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故人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厚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别逋翁久不逢,亦知诸葛卧龙中。
几年三致千金富,今日重追二谢风。
形槁已能同散木,鬓霜从听著寒蓬。
飞光入酒旧时月,来炤狂歌犹未穷。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寒蓬

    读音:hán péng

    繁体字:寒蓬

    意思:寒天的枯草。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寒蓬夕卷,古树云平。”
      ▶南朝·梁·刘孝标《相经序》:“手无春荑之柔,髮有寒蓬之悴。”
      ▶南朝·梁·何

  • 散木

    读音:sàn mù

    繁体字:散木

    意思: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
      ▶《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