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关彦远》 物情簪屦尚须念,人道交亲那可轻。

物情簪屦尚须念,人道交亲那可轻。

意思:人心簪鞋还必须考虑,人道交亲那可以减轻。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送关彦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让我们逐句进行赏析: 首句“莫辞为我百分饮,从此送君千里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深深不舍。诗人请求朋友再饮一杯,尽管这杯酒后,朋友将踏上千里之行的旅途。这其中寓含了诗人的挽留之意,以及对朋友离别的深深感慨。 接下来,“物情簪屦尚须念,人道交亲那可轻。”诗人通过物件与人的情感关联,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是亲情和友情。这种情感是无法轻视和舍弃的,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痛惜之情。 然后,“渚梅江柳弄佳色,林鸟野蜂吟好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美好,如江边的梅树、柳树,以及林中的鸟鸣和野蜂的嗡嗡声,来表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丰富多样。然而,这些美好都将因为朋友的离去而失去色彩。 最后,“对之但醉余可置,明日此杯谁共倾。”诗人以醉酒来表达对朋友离去的无奈和痛苦,明日再举杯时,朋友已不在,谁与共饮,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失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离别、友情、自然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生活的深深热爱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莫辞为我百分饮,从此送君千里行。
物情簪屦尚须念,人道交亲那可轻。
渚梅江柳弄佳色,林鸟野蜂吟好声。
对之但醉余可置,明日此杯谁共倾。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人道

    读音:rén dào

    繁体字:人道

    短语:欢 云雨 房事

    英语:humanity

    意思:
     1.为人之道。指一定社会中要求人们遵循的道德规范。
      ▶《易•繫

  • 物情

    读音:wù qíng

    繁体字:物情

    英语:principle; hows and whys

    意思:
     1.物理人情,世情。
      ▶三国·魏·嵇康《释私论》:“情不繫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

  • 簪屦

    读音:zān jù

    繁体字:簪屨

    意思:(簪屦,簪屦)
    亦作“簪履”。
     簪笄和鞋子。常以喻卑微旧臣。
      ▶《魏书•于忠传》:“皇太后圣善临朝,衽席不遗,簪屦弗弃。”
      ▶《旧唐书•高士廉传》:“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