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晚登菩提上方》 野色混晴岚,苍茫辨烟树。

野色混晴岚,苍茫辨烟树。

意思:野外色混晴岚,苍茫清烟树。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游龙门分题十五首·晚登菩提上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离别情感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首先,诗的题目《野色混晴岚,苍茫辨烟树。行人下山道,犹向都门去》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大致的景象。诗中描述了野外的景色在晴天的雾气中显得朦胧,烟雾缭绕的树木在远处若隐若现。接着,诗中描绘了行人沿着山道下山,离开都城,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野色混晴岚”,这里的“野色”指的是野外景色,“混”字用得巧妙,既描绘了山岚的清新湿润,也描绘了山色的苍茫无边。这句诗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仿佛置身于野外的山林之中,感受着山岚的清新和野色的辽阔。 第二句“苍茫辨烟树”,在“混”的基础上,诗人又描绘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展现出了苍茫大地上烟雾缭绕的树木在远处若隐若现的景象。这句诗进一步强化了野外景色的特点,同时也给人一种迷茫、朦胧的美感。 第三句“行人下山道”,这句诗直接点明了主题,描绘了行人的离别情感。行人沿着山道下山,离开都城,表达了离别的伤感。这句诗通过描绘行人的行动,将读者的视线从广阔的野外景色拉回到了现实的人间情感。 最后一句“犹向都门去”,这句诗是对离别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尽管行人已经离开了都城,但他的心中仍然充满了离别的伤感。这句诗表达了离别的不舍和无奈,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哀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野外的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色混晴岚,苍茫辨烟树。
行人下山道,犹向都门去。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晴岚

    读音:qíng lán

    繁体字:晴嵐

    意思:(晴岚,晴岚)
    晴日山中的雾气。
      ▶唐·郑谷《华山》诗:“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
      ▶宋·周邦彦《渡江云》词:“晴岚低楚甸,暖回鴈翼,阵势起平沙。”

  • 苍茫

    读音:cāng máng

    繁体字:蒼茫

    短语:恢恢 开阔 空旷 广漠 瀚 浩荡 无垠 茫茫 氤氲 无量 浩瀚 无边 广阔 漫无边际 辽阔 广 浩淼 广大 旷 弥漫 一望无际 荒漠 宽阔 漠漠

  • 野色

    读音:yě sè

    繁体字:野色

    意思: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白居易《冀城北原作》诗:“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宋·王安石《见远亭一绝上王郎中》诗:“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
      ▶《醒世姻缘

  • 烟树

    引用解释

    亦作“烟树”。 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唐 孟浩然 《闲园怀苏子》诗:“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元 周孚先 《蝶恋花》词:“舟艤津亭何处?晓起瓏璁,回首迷烟树。”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我记住远地烟树,就系君去处。”

    读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