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同年史褒之武功尉》 久作游边客,常悲入塞笳。

久作游边客,常悲入塞笳。

意思:早作游边客,常悲入塞笳。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送同年史褒之武功尉》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一个长期在边境游历的游子,对塞外笳声的悲戚情感,以及在远离家乡的边远地区生活的困苦和思乡之情。 首句“久作游边客,常悲入塞笳”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诗人的游子身份和悲凉的塞外生活。他长期作为边境游走,对塞外笳声的悲戚情感深有体会。这句诗通过“游边客”和“入塞笳”两个意象,将边疆生活的艰辛和思乡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 “今兹一尉远,犹困折腰嗟”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远离家乡的边疆地区生活的困苦和无奈。尽管现在担任一个边疆小官,但仍然感到生活的困苦和艰难。这里的“一尉远”和“折腰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有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职责的担当。 “白马关中道,青天栈外家”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关中道上骑白马,走过青天,只为在栈外能与家人团聚。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期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最后,“过秦应吊古,惟有故山斜”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他想象着经过秦朝的遗址,应该会有古人来凭吊,而自己只有向着故乡的山峦斜倚着默默思念。这里的“故山斜”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归乡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游子、思乡、困苦、忧虑等情感,表达了一个长期在边疆生活的游子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挣扎。诗中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久作游边客,常悲入塞笳。
今兹一尉远,犹困折腰嗟。
白马关中道,青天栈外家。
过秦应吊古,惟有故山斜。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塞笳

    读音:sāi jiā

    繁体字:塞笳

    意思:塞外的胡笳。
      ▶南朝·梁简文帝《答张缵谢示集书》:“胡雾连天,征旗拂日。时闻坞笛,遥听塞笳。”

    解释:1.塞外的胡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