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洛阳城》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意思:自古以来利和名,都在洛阳城。

出自作者[唐]于邺的《过洛阳城》

全文赏析

这首诗《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九陌鼓初起,万车轮已行。周秦时几变,伊洛水犹清。二月中桥路,鸟啼春草生。》是一首描绘古代洛阳城繁华景象的诗。它通过描述九陌上的鼓声、繁忙的交通、历史的变迁和春天的景色,展示了洛阳城的繁荣和历史的沉淀。 首两句“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直接点明洛阳城自古以来就以名利著称。这里的“利”和“名”并非仅仅指金钱和地位,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意义,包括文化、艺术、科技等各方面的成就。这两句诗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础。 接下来的四句“九陌鼓初起,万车轮已行。周秦时几变,伊洛水犹清。”描绘了洛阳城中繁忙的景象。九陌上的鼓声响起,象征着城市生活的节奏,而万车行驶则进一步强调了洛阳城的繁华。同时,“周秦时几变”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而伊洛水的清澈则与前文的繁华形成对比,进一步突显了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美丽。 最后两句“二月中桥路,鸟啼春草生。”描绘了二月时节洛阳桥头的景象,桥上行人如织,桥下春水潺潺,鸟儿在春草中欢快地啼叫。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洛阳图景,进一步增强了诗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城的繁华景象和历史的沉淀,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九陌鼓初起,万车轮已行。
周秦时几变,伊洛水犹清。
二月中桥路,鸟啼春草生。

关键词解释

  • 古来

    读音:gǔ lái

    繁体字:古來

    英语:old-time

    意思:(古来,古来)
    自古以来。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古来此娱,书籍未见。”
      ▶唐·王翰《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阳城

    读音:yáng chéng

    繁体字:陽城

    意思:(阳城,阳城)

     1.春秋时楚国贵族的封邑。
      ▶《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李善注:“阳城、下蔡,二县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