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家》 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

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

意思:第一年娇儿不认识你,另外爷不跪拜吒叉。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别家》

全文赏析

这首诗《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
拊头一别三千里,何日迎门却到家?》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和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它通过描述一个孩子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首句“初岁娇儿未识爷”,描绘了一个初生的婴儿,还未能认识自己的父亲,这就为后面的离别场景设置了铺垫。第二句“别爷不拜手吒叉”则描绘了孩子与父亲的离别场景,孩子还小,不懂得行礼,只是挥舞着双手表达不舍。这两句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离别的悲伤和孩子的无助。 第三句“拊头一别三千里”进一步描述了离别的距离,孩子挥舞着手,与父亲一别就是三千里。这里的“三千里”暗示了离别的距离之远,也暗示了思乡之情的深重。最后一句“何日迎门却到家?”则是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何时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一问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
拊头一别三千里,何日迎门却到家?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娇儿

    读音:jiāo ér

    繁体字:嬌兒

    英语:darling son

    意思:(娇儿,娇儿)
    爱子。对儿女的爱称。
      ▶晋·陶潜《輓歌》之一:“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唐·杜

  • 初岁

    读音:chū suì

    繁体字:初歲

    英语:beginning of a year

    意思:(初岁,初岁)
    古以腊日为岁终,祭祀送岁。腊日的次日,称为“初岁”。
      ▶汉代以后,沿用夏历,以十

  • 拜手

    读音:bài shǒu

    繁体字:拜手

    意思:亦称“拜首”。
     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俯头至手。
      ▶《书•太甲中》:“伊尹拜手稽首。”
      ▶孔传:“拜手,首至手。”
      ▶《汉书•郊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